□记者曾艳 通讯员华辛明 欧昌盛
金秋九月,阳光正好。在会昌县周田镇司背村,一张张金黄的烫皮在阳光下舒展,村民们忙着翻转晾晒,勾勒出一幅独具客家特色的晒秋画卷。
烫皮是赣南客家地区独具风味的特色美食,其制作方法更是客家人代代相传的手艺。在司背村的烫皮加工厂里,经过浸泡、磨浆、蒸制等一系列工序,热气腾腾的烫皮被工人们熟练地从传送带上取下,整齐地铺展在晒台上。阳光洒落,烫皮在自然光照下静静晾晒,逐渐呈现出柔韧而透亮的质地。晒干的烫皮色泽鲜亮,口感香、酥、脆,是天然绿色的客家小吃。“我从2010年开始加工烫皮,以前是采用传统手工工艺,泡米、磨浆都用人工,人很辛苦,效率也低。2016年开始,我们引进现代化设备,结合传统工艺,生产效率提升了,人也更轻松了。”据烫皮加工厂负责人张如峰介绍,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磨浆、蒸熟等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操作。这不仅显著提升了烫皮的制作效率和产能,也为这道传统美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当前的生产旺季,张如峰的加工厂每日可产出烫皮约1000公斤。
谈及烫皮的生产与销售,张如峰说,烫皮可以加工成香辣口味、韭菜口味等多种口味,加工烫皮最关键的是要蒸透、蒸熟。只要天气晴好,烫皮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尤其是立秋之后,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正是晾晒烫皮的黄金季节。凭借地道的口感,他家生产的烫皮很受欢迎,销售渠道不断拓宽,主要销往附近的安远、信丰等地。
一张张飘香的烫皮,不仅晒出了客家人世代传承的勤劳与智慧,也晒出了乡村丰收的幸福滋味,更晒出了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蓬勃气象。近年来,会昌县积极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助力酱干、酸枣糕、米粉等传统产业走向规范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