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曹儒荣 邓诗怡)“我在拔英乡圩镇居住,因为创业申请贷款办手续,按照原来的办理流程要回原居住地邱坑村,找村委会办理,路非常远,很不方便。现在,圩镇设立了便民服务站,路很近,几分钟就到了,服务也好,能办的事情都能办好,我再也不用特意回邱坑村办理了。”瑞金市拔英乡邱坑村村民刘连发说。
拔英乡是典型的边远山区乡,山高沟深、村落分散,下辖的红门、邱坑、高岭三个村距离乡政府均在20公里以上,村民办事经常“上山下乡”“忙前跑后”。为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拔英乡升级改造边远山区流动人口便民服务站,于今年7月1日正式建成启用。
便民服务站以村“两委”干部为主体、党员及小组长等人员为补充,按照“群众缺什么、服务站干什么”的原则,设立政策咨询、产业服务、就业之家、和事拔英调解室、帮办代办五大功能区,推出党建联建、治理联抓、渠道联通、文明联创的“四联”举措,实现了“就近办、一次办、都能办”,一站解决边远村流动人口的办事难题。
落实精细化服务举措,工作日每个村至少安排1名干部到服务站坐班,节假日三个村轮流安排1名干部值班,确保“365天服务不打烊”。解决业务办理“操心事”。针对村民办理业务不方便的问题,提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服务承诺,对党务、村务、事务三大类、19项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帮办代办,今年以来共代办各类事项70余件。邱坑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刘世铭说:“以前办理证明、申请贷款盖个章,得往村里、乡里跑好几趟。现在好了,有了便民服务站,有啥事村干部随时帮着就办了,方便得很。”
针对“一老一小”缺人照料的问题,该乡设立“六点课堂”“银发之家”,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课后托管、幼儿接送、居家养老等便民服务,用温暖行动守护万家灯火。家住杨梅树下小组的谢奶奶今年已经60多岁了,儿子儿媳外出务工,留下她在家照顾孙子。以前她经常因文化水平不高对辅导小孩读书而力不从心,现在一周有几天能把小孩放到便民服务站,还有志愿者为孩子辅导作业,让她轻松了许多。“这便民服务站办得好啊!很贴心,很管用!”谢奶奶笑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