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延续两百多年的义务修路日

  □杨文清

  秋日的一大早,在瑞金市万田乡麻地村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古驿道上,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出动,带着柴刀、锄头、竹筐等工具,分赴各自小组的田间道路、山间小道,开始清除杂草、疏通沟渠、修整路面。劳动强度不大,大家边干活边聊天,聊家庭生活、子女教育、来年的打算……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就把活干完了。

  正在参与修路的麻地村村干部邱启鸿告诉笔者:“我是王师吊小组的,自小我就知道,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我们都会自发修桥补路,每家每户至少1人参与。同时,当年有喜事的人家则会为修路的群众送来各种点心,今年大南坑小组和王师吊小组有三起大喜事,余海发家添丁了,蔡海海家儿子考上了大学,钟宗宣家孙子结婚,他们准备了丰盛的点心来犒劳大家。”

  “其实,有这种义务修桥补路习俗的不只是这个小组,全村各小组都有这个习俗。”麻地村村干部钟木发也参与了修路,他是大南坑小组村民,正在修缮大南坑至吾花园的村组道路。他说,今天同时在修路的还有麻地村、王师吊、金岗岽等5个小组,另外,有两个小组是定在农历八月初六,有的小组定的是农历八月十六,涉及道路40余公里。

  当地村民说,麻地村已经有200多年的义务修桥补路传统。麻地村地处偏僻,那时没有公路,乡亲们出行困难,当时村里老人就定下祖制:修桥补路,造福子孙。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出行需求,在每年特定的日子自发进行义务修路。

  临近中午,村民蔡祥万来喊修路的乡亲们吃午饭。今年,蔡祥万家负责修路群众的一日三餐,并将其看作是一种荣耀,精心准备丰盛的菜肴招待大家。

  各家各户的小孩扎堆在点心旁排起了长龙,村民钟木生等几位大人依次给他们分发剩余的点心。

  收到点心的小朋友开心地说:“零食太多了,吃不完,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饭后,大家聚在一起结算今年的开销,结余留着下一年用,同时还进行抓阄,选出下一年负责修路供餐的农户,邱启鸿家被选中。届时,在修路节前一天,他将挨家挨户询问次日修路是否在他家用餐,然后根据了解的情况准备好食材,同时也提醒乡亲修路日子到了,就这样年复一年的修路习俗得以延续。

  在麻地村民的观念中,修路架桥、植树造林是积德行善、福荫子孙之事,修路日是将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的生动实践。该村村干部表示,修路节既疏通了道路、沟渠,又联络了感情、增进了友谊,促使村民们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共谋振兴发展之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科教
   第04版:瑞金新闻
   第05版:倾情对口支援 只为红土蝶变
   第06版:文化旅游
   第07版:赣江源
一个延续两百多年的义务修路日
老街新景 重现芳华
图片新闻
火场挺身而出 白衣天使获赞
“青年夜校”点亮青年夜生活
拔英乡有了“都能办”服务站
立行立改 “糟心路”变“顺心路”
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瑞金段)隧道前主线全部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