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浩亭
清晨,和煦的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落在地面,形成点点金斑;广场旁的花丛中,五彩缤纷的花朵争奇斗艳、花香四溢。瑞金市象湖镇居民杨素华和一群姐妹们在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上湖洞小游园内的广场上,跟着音乐节奏,欢快地跳着广场舞。
一曲跳罢,早已满头大汗。擦拭完身上的汗珠,杨素华热情地带着笔者参观改造后的象湖里。
“这里是小广场,我们这些姐妹在这里跳广场舞,小朋友在亭子里看书,老爷子在广场打打太极拳。”杨素华笑呵呵地说:“现在,有路灯了,我们吃完晚饭就出来跳舞,聊聊家常。停车也很方便,有生态停车场可以免费停车。可以说,我们的幸福指数可高了。”
一路走来,瑞金市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的美丽蝶变令人眼前一亮。然而,一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原来巷道街面小,摩托车都过不了,只能走路。一到下雨天,路上全是泥巴和积水,根本没办法下脚。电话线、照明线等等,像‘蜘蛛网’一样缠绕在屋檐下,非常不美观,环境也差。看到此情此景,居民纷纷搬走了。”回想起过往,解放路社区党委书记钟瑞英满是感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3年,瑞金市斥资开始改造这个承载着瑞金市民记忆的老街区。
象湖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怎么改?改什么?
于是,一场场讨论会、屋场会、户主会接二连三地在解放路社区展开,一条条改造建议随后摆在改造指挥部负责人案头。
“我们直面老百姓的堵点、难点、痛点,从下水道、‘蜘蛛网’、停车难这些关乎老百姓生活的小事改起,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真正在为民办实事。”瑞金市象湖镇党委书记钟淑萍说。
改造坑坑洼洼的路面,粉刷原有的老店铺,安装太阳能路灯,建汽车充电桩,建市民休闲广场……短短一年的时间,一个个变化如同变魔术般在居民眼前接连上演,让曾经“脏乱差”的小区实现了美丽蜕变。
基础设施改造好后,当地党委政府又在忙碌着增加居民收入这件事。
擂茶牛市荟萃了17个乡镇的特色小吃,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市民前来品尝,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渐渐地,这里成为市民开店经商的理想场所。刘小元一直居住在解放路,由于没有手艺活,生活比较困难。象湖里改造后,在社区干部的鼓励下,他在擂茶牛市开了一间副食店,每天有几百元的收入。如今,有稳定收入的刘小元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留住城市记忆,赓续历史文脉,只有这样才能让老旧小区改造顺民意、得民心。
妙趣横生的非遗项目,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活化了瑞金人文历史。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引入了独具特色的非遗业态,紫砂壶、瑞墨、苏区版画、竹编技艺等符合街区定位的非遗老字号,在此蝶变升级,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赏。
今年77岁的杨荣仿有着一手竹编好手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直在老街区居住。今年年初,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开街,逛完象湖里后,他萌生在象湖里租间店面的想法,既解决场地的问题,又有了传习的地方。如今,杨荣仿每天都来工作室打卡,不少竹编爱好者来到工作室向杨荣仿请教编织技艺。现在,杨荣仿逢人就说,小区改造改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瑞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留住了一直在象湖里居住的居民,他们见证了当地的发展变迁,对居住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象湖里改造启动后,政府并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对老房子“穿衣戴帽”后,继续让他们在这里生活、开店。这样一来,既留住了“乡愁”,又带旺了街区人气,也为当地群众保留了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店铺。
采访结束时,钟淑萍介绍,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文旅业态创新发展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的生动实践,为今后老旧小区改造积累了经验。2024年,象湖镇将在瑞金市的支持下,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投入资金对绵塘社区、八一社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同时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进一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老旧小区改造不是普通的修修补补,而是一项涉及广大居民的民心工程。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和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着力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瑞金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