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改进文风抓起

  □樊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考察时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 

  一直以来,各类文件、通知、汇报冗杂繁琐,发文层层套用、语言晦涩难懂等问题深为基层干部诟病,这种“假大空”的文风其实也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文稿上的一种映射,会在无形之中加重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为基层减负须从改进文风抓起,力倡“短、实、新”“简、精、净”文风,让基层干部卸下思想负担,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中。 

  文风体现作风、反映党风。文风不严不实不仅影响工作落实,而且会降低党的威信。揆诸现实,一些地方在制定政策、下发文件时罔顾实际、盲目照搬,致使文件到了基层出现“水土不服”;一些文章模式化、套路化现象严重,看似洋洋洒洒,实则不知所云;能在一个文件中说明白的却要连续下发好几个文件,能三言两语交代清楚的却硬要“穿靴戴帽”、长篇大论,弄得基层一头雾水。 

  文以辅政,文达政通。公文是为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为了把上级的政策通过文件进行转化、分解、落实,从而让政策的红利惠及更多人。公文写作不是干部“自我作秀”的舞台,不能只重视“语言优”“形式美”,而忽略内容的“真、实、用”,一味地用华丽、高深的词汇点缀文笔、装饰门面,看似“高端、大气、上档次”,实际上容易让人产生陌生感、距离感;那种“欲说还休”“欲扬先抑”的表达方式更是让基层费解,如此,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会错意”。到头来,还得复盘返工,折腾的还是基层,而且对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并无助益,长此以往,会引发基层干部的反感,也会失去公信力。 

  文风不是小事,关乎党的形象,关乎党群关系,关乎事业发展。好文风不是干巴巴讲“大道理”、命令式的说教,而是既要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有趣,既要阐明事实,又要解决问题,做到有观点、有对策、能共鸣、能共情,让人读起来解惑又“解渴”。 

  改文风、优作风不仅是落实为基层减负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想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就须多一些“一件直达”,让文件能读懂、能执行、能落实。下发文件、通知时要力求言简意赅、一目了然;汇报工作时要力求实事求是、全面客观,既谈成绩,又点问题;发表讲话时则要多用俗语,妙用比喻,善讲故事,多用“网言网语”拉进与基层干部、群众的距离,深入浅出、层层递进、娓娓道来,让听者愿意听、喜欢听、易接受。 

  事实上,华而不实的“假大空”文风之所以禁而不绝,究其原因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在作祟,是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出了问题。正所谓,“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上级喜欢什么样的文风,下级便会迎合跟风投其所好。为此,上级部门要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破除形式主义,减少文山会海,真正把广大基层干部从“文字游戏”的泥淖中解放出来,让其轻装上阵、安心做事。广大党员干部也要从自我做起,敢讲话、讲真话、改文风、树新风,让清新质朴、求真务实的文风蔚然成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知行
   第04版:视觉
努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
要真正为基层松绑减负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把改革的钉子钉准钉稳钉实
从改进文风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