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菁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为基层减负的各项措施,切实破除捆住基层手脚的枷锁,让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
增强意识,强化担当,在思想认识上深化。当前,各地各部门相继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为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松绑减负,但有的单位对专项整治产生了“疲劳综合征”,文山会海、群里打卡、手机学习、纸上作业等问题还依然存在,有的是“老调重弹”,有的是“节外生枝”,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由于政绩观错了位,基层减负意识不够强导致的。真减负、减真负,关键是要减到实处,减出实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尤其是上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思想根源上进行治理,把标新立异、急功近利、包装作秀等不良风气压下去,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多做有实效、出实绩的事,真正让减负成果惠及基层。
压实责任,力求长效,在制度建设上固化。基层减负既要“当下减”,更要“长久减”;既要有实际行动,更要完善制度机制。目前来说,我们在为基层减负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想要稳定下来,则还需要在建机制、立章程上下功夫。一方面推动基层机构整合优化,结合当下正在实施的机构改革,重新梳理基层单位的工作事项,理顺权责清单,明确上级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权责范围,哪些事由上级部门负责,哪些事是基层该承担的,都应有明确的范围和具体的标准。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反复出现、久拖未解的问题,要深入查找制度短板,把解决问题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防止问题反弹。同时,要认真总结有效做法,把在基层减负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注重以点带面,积极推进管长远、重实效的长效机制建设。
紧盯重点,持续发力,在监督管理上强化。基层减负的落实,离不开监督的保证。近些年,中央层面通过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文件,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依靠。但有些地方在制度执行上“搞变通”“玩花样”,让一些减负措施变成了“空头支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好监督的主体作用,对于那些打着减负旗号,实际上却增加基层负担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杜绝。要推动建立健全基层减负监督机制,明确监督责任和效果,紧盯“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以及向基层“甩锅”等问题,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于减负工作不力或政策执行不到位的,要及时通过谈话提醒、整改函等方式,督促整改。对苗头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及时叫停纠偏,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推动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