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玲
“发扬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倡导的一种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着重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广大党员干部是推进改革的骨干,务必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原则,将钉子钉准、钉稳、钉实,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抓到实处、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努力把中国式现代化愿景变成美好现实。
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将钉子钉准。目标是奋斗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要发展,明确目标和路径很重要。”钉钉子最怕钉歪,要把钉子钉准,就要锚定目标、明确方向、精准施策。《决定》确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决定》明确了到2035年的阶段性改革目标、分领域具体改革目标和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决定》还明确到2029年完成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必须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要听党话、跟党走,牢牢把握改革前进方向,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跑偏、不走样、不变形。必须善于抓住改革的重点。改革抓落实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到重点上。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牢牢牵住改革的“牛鼻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在繁杂的工作中紧盯现实问题,把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
领会和把握指导思想,将钉子钉稳。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钉子钉得急,容易砸伤手,干工作时着急毛躁,同样容易把事情搞砸。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决定》中所明确的指导思想,任何时候不偏移、不动摇,发挥好指导思想的“定海神针”和“导航仪”的作用,确保改革每个环节稳扎稳打、步步为赢,将改革向纵深推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生机活力。时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校准航向,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立足本职工作,解放思想,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遵循原则注重实效,将钉子钉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原则,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钉钉子要科学地钉,不能用蛮劲钉、盲目钉、随心钉。改革要遵循方法、原则、规律,注重改革进度、力度、实效。《决定》系统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六个坚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必须倍加珍惜、严格遵循、长期坚持。要将“六个坚持”贯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既要依据政策指导,也要尊重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干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避免盲目追求“短、平、快”的显绩,努力干出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真业绩。要长期真抓实干。政贵有恒,治须有常。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定音”,而是反复多次钉才能钉实。党员干部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浮躁、不浮夸,以实际行动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能换一届领导就推倒重来,而是要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创造出无愧历史和人民的业绩。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中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作者单位:章贡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