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资本活水润泽乡村

——龙南市激活民间资本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钟旭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要着力放开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民间资本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引擎”,对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填补产业资金缺口、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有着关键意义。龙南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借鉴广东省东莞市强镇战略经验,开辟民间资本赋能乡镇新赛道,将乡镇当作主战场,把投资规模在30万至2000万元之间、未达到招商引资标准的民资作为激活对象,充分释放民资的活力与创新潜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今年以来,全市共申报民间投资项目85个,撬动民间资本5.06亿元。 

  全方位推动 营造丰沃环境

  民资的高效引入,离不开优质的政策土壤与服务生态。龙南市以机制创新、平台搭建、要素保障为支点,着力打造“政府搭台、民资唱戏”的协同发展格局。 

  一是组建专班,完善工作机制。专班推动是激活民资的重要抓手。龙南市成立由市委常委及市政府副市长担任组长、副组长,38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建立该市市委书记、市长定期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难点问题的高位推进机制。专班明确部门职责和资产权属分配,将激活民资工作纳入乡镇履职清单,出台《龙南市激活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配套制定七大类17项的项目清单以及四大类11项的政策清单,建立健全项目全流程管理机制。各牵头单位派出“项目专员”专职负责政策指导与进度跟踪,确保项目落地零梗阻。各乡镇成立“一把手”挂帅的专班队伍,构建上下联动体系,推动政策精准落地。 

  二是搭建平台,提供创业载体。搭建平台是激活民资的有效途径。龙南市着力构建三大特色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积极筹建创业孵化园,提供标准化厂房,引进一批强链补链的中小微企业,入驻企业可享受与招商引资同等优惠政策;筹建龙商返乡创业基地,探索国企与民资合作或民资购地建设模式,统一开展招商运营;在该市工人文化宫试点培育楼宇经济,盘活闲置办公室40余间,发展广告、电商、动漫、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同时,鼓励乡镇依托本土资源,引导民资参与产业平台建设运营、入驻园区或自建小微工业园,推动产业从小规模集聚向高质量集群加速转变,培育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是联动部门,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要素保障是激活民资的关键支撑。龙南市实行部门协同联动,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动态保障机制:土地林地方面,坚持“先存量、后增量”原则,指导乡镇盘活闲置厂房、低效用地,开展城乡边角地、废弃宅基地等零散地块专项摸排工作,优化用地布局;金融服务方面,引导商业银行推出“名特优新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0笔、贴息贷款5540.5万元;在降本减负、人才扶持等方面精准供给,消除民间投资后顾之忧,实现“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市场化运作 创造丰沛商机

  激活民资的关键在于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角。龙南市坚持市场导向,发挥乡镇、商会、乡友优势,打通民资的投资堵点,形成互利共赢的市场化合作生态。 

  一是以乡镇为招商主体,当好“一线作战员”。龙南市赋予乡镇项目洽谈、资源调配等自主权,推动乡镇从“被动执行”向“主动谋划”转变。各乡镇全面梳理厂房、土地、公共设施等闲置资源,建立详细的资产库,精心策划民宿集群、农产品深加工、文旅综合体等优质项目,建立丰富的项目库。通过召开座谈会、推介会,走访经营主体,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当前市场需求和投资意愿。组建专业招商队伍精准对接投资主体,量身定制合作方案,推动闲置资源与民资高效匹配。例如,该市南亨乡通过考察企业、制定个性化方案,成功引进7个民资项目;渡江镇创新设立激活民资“一站式”代办中心,审批时限压缩60%,解决用水、用工、用地等问题十余个,大大提升招商效率。 

  二是以商会为桥梁纽带,当好“民企服务员”。商会是联系企业与政府的重要桥梁,具有贴近企业、洞察需求、信息灵敏的独特优势。龙南市借助深圳市龙南商会等14家商会的组织人脉优势,精准向会员企业推送优质项目信息,帮助优化投资决策和识别投资风险,解决“投什么”的信息瓶颈,提供“怎么投”的专业指导。发挥商会“传感器”作用,收集企业在投资意向、项目落地及后续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诉求,并“一企一策”解决。例如,该市龙南镇商会推介“阳明山泉”项目,吸引会员企业投资600余万元,成功盘活红杨村闲置厂房和泉水资源。 

  三是以乡友为引资对象,当好“返乡联络员”。龙南市以情感为纽带,以政策为支撑,全力打造返乡创业的良好环境。完善2000余人的返乡创业人才库,推动“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探索国企与民资合作等模式,鼓励返乡创业人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现代农业、餐饮住宿、观光旅游等多元化业态;开辟“绿色通道”,推行“线上+线下”服务机制,统筹解决系列问题。同时,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开展“政策上门”行动,提升民营企业家礼遇,从“不敢投、不会投”变成“放心投、轻松投”。 

  多元化探索 打造丰富模式

  民资的活力释放,体现于多元创新的投资模式。龙南市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形成四种各具特色的民间投资模式,让“民资之花”绽放乡村。 

  一是“闲置资产+民间资本”模式。按照“国资监管、属地管理”原则,将老旧厂房、闲置公房等国有和集体资产移交给属地乡镇,由属地乡镇组织开展闲置资产招商活动,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民资参与盘活开发。例如,该市城市社区引资200万元将闲置公房改造成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程龙镇吸引500万元民资在原粮管所创办粮油加工厂;南亨乡装修1500平方米闲置店铺,引进1000万元高端服装项目;武当镇打包招租10余座无人居住的围屋,吸引投资500万元开发民宿。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闲置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价值提升。 

  二是“政府项目+民间资本”模式。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推广PPP模式,通过股权合作、购买服务等方式,降低民资准入门槛,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让民资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旅开发等领域项目建设与运营,实现政府和民资的优势互补。例如,该市临塘乡投入800余万元,吸引民资2300余万元打造芷溪谷景区,获评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汶龙镇投入40万元,撬动民资260万元建设有机肥项目,形成“政府+企业+农户”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既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又为民资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三是“集体土地+民间资本”模式。村集体整合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以出租、出让、作价出资(入股)、联营等方式引进民资,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色布局产业项目,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零售服务、物流仓储等产业,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与民资增值双赢。例如,该市东江镇组建村级平台公司,盘活利用集体建设用地71.88亩,吸引各类资金1.087亿元;利用毗邻高校优势,吸引投资2000万元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打造大学配套服务区。这一模式促进了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产业发展。 

  四是“现代产业+民间资本”模式。围绕制造业产业链引进强链补链项目,落户到具备产业承接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乡镇;鼓励民资发展种苗种畜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林下经济等现代种养业;鼓励民企投资乡村文旅发展,开发多样化业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商贸、养老服务业等领域投资。例如,该市渡江镇招引水上、陆上、空中项目,构建立体产业格局,激活民资项目16个;桃江乡引进定富安电子厂总部,新建1.4万平方米厂房,预计新增近千个就业岗位。这种模式推动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升级。

  (作者系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南市委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龙南市激活民间资本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知行
   第04版:晚风
以资本活水润泽乡村
用“+”书写为民文章
漫谈
对标深圳经验 创新县域人力资源服务模式
心存敬畏 拧紧“制度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