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罗珺 通讯员曾波 谢群群
3月15日清晨,于都河面薄雾未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广场已是人声鼎沸。百余名身披“光荣入伍”绶带的新兵列队而立,胸前的红花映着朝阳,21岁的肖煊站在队列中,目光激动地掠过人群中的父亲肖力民,这场延续92年的家族约定,将在他肩上续写新的荣光。
从战火纷飞到太平盛世,从火热军营到平凡岗位,肖煊一家五代始终传承红色家风:1933年,曾祖父肖尚伟与三位族兄共赴国难,一起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其中两人壮烈牺牲在长征路上,弹痕与军功章成为家族最沉重的传家宝;祖父肖思培18岁扛枪入伍,转业后扎根国防动员岗位二十载,为部队输送了数百名优秀青年;受家庭熏陶,肖煊的父亲肖力民1991年参军,在原南京军区驻闽某部服役期间,努力成长为“兵记者”,还光荣入党、荣立三等功。退伍后,他在于都县人武部专注新闻宣传和国防教育工作,30年间,采访众多老红军及烈士亲属,记录珍贵史料,发表大量作品。他四处奔走寻找于都籍烈士墓地,牵头修缮烈士墓,还曾帮助老红军圆梦,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2024年,肖煊的侄子肖鹏、肖扬辉分别在空军部队服役,成为肖煊家族第五代当兵的人。
2022年4月,肖力民成为于都县长征源宣讲团的一员后,肖煊开始跟随父亲追寻红色足迹。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他和游客一起聆听父亲讲述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出发长征的故事;在赣州市国防教育训练中心,他和民兵一起聆听父亲激情的国防教育宣讲报告;在瑞金沙洲坝红井旁,他和父亲一起品尝甘甜的红井水;在兴国烈士陵园,他们记录3000双草鞋背后的母亲守望……
肖煊的童年,是在父亲收集的2300余篇红色报道浸润中度过的。“儿子从小就想当兵,我们都很支持他的选择,也很高兴他能把我们肖家爱党爱军的精神传承下来。”肖力民动情地说。
“这不是简单的从军路,是穿越时空的对话。”肖煊指着手机里珍藏的照片:去年清明,他站在修缮一新的红军烈士墓前,与父亲共同默哀。远处春山如黛,恰似当年祖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
当新兵车队驶过红军大桥,肖煊将额头抵在车窗上,感受晨风掠过军装上的露珠。他知道,这袭军装承载的不仅是肖家五代人的荣耀,更是红色故土上父老乡亲的新期待。于都河静静流淌,见证着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