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部“新农人”的成长史

  □谢行焱

  今年春天,刘七宝生的第二部农村改革题材长篇小说《金色鹭河》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并于4月5日在位于赣县区的江西客家博物院举行首发式,获得与会专家、读者的一致好评。

  刘七宝生是一位富有才情和创造力的青年作家。八年前,他创作出版的第一部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丰收》,体现出他对文字的敏锐度、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出生、成长的那个客家小镇的深深眷恋。《金色鹭河》有着与《丰收》相同的创作题材,相似的写作风格,反映出作者对农村发展火一般的热情,但也反映出作者对历史更深厚的把握,对现实更深切的关怀,对政策更深刻的理解。

  《金色鹭河》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大背景,以赣南客家小镇鹭河青年满红的创业故事为主线,塑造了满红、大山、兰花、刘书记、清梅等“新农人”“老农民”以及乡村干部、扶贫干部的生动形象。小说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对国家政策较为准确的宣讲。作品中的好几位人物,特别是青年作家满堂、镇党委书记杨爱民、驻村第一书记清梅等,都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讲国家政策。文中使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充分发挥了文学作品的宣传功能。

  如果认为这部小说只有宏大叙事,而缺乏对普通个体的关怀,那是对这部作品的误解。恰恰相反,作品结合国家大势,叙述了大山一家跌宕起伏的命运,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小说中的一个个故事,讲述了鹭河人的爱与恨、聚与散、喜与悲。

  大山醉酒后,被抢黄灯的小车撞伤住院,在满红的奉劝下,肇事司机不但交了医疗费,而且带着姐姐、买了水果到医院看大山。这时,满堂发现,肇事司机的姐姐正是自己的前女友燕妮。满红留在鹭河创业时,女友小雨到东阳打工,后面失去了联系,但最后小雨带着妈妈一起来到满红家。大山患病后,想起三十年前四兄弟分家时抽签分房,子女多的哥哥大树抽的是小房子,大山却抽中了大房子,而大山和兰花夫妇却把大房子换给大树,自己住小房子……小说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借着这些故事,作者热情地讴歌生命的美丽、人性的善良,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观。

  历史感与时代感交相辉映,是这部作品的又一重要特点。作品开篇就充满历史气息——1934年11月,红军医院院长谢长祯冒着生命危险将6名重伤员安全转移到群众家中,自己却不幸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谢长祯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成为鹭河人的骄傲。此外,充满历史感的还有“杜天子”的传说故事,这个故事让鹭河的竹岭村和村里的杜姓人家充满了传奇色彩。当然,这更是一部充满时代感的小说。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网络直播销售……时代感扑面而来。

  小说对客家民俗、客家特色的描写生动形象,细致入微。如鹭河舞龙、拜年习俗、丧葬习俗、木偶戏以及黄元米果的制作,等等,当赣南客家读者读到这部作品,定会惊呼:“这写的不就是我家的事吗?”

  鹭河的故事,是全国5亿多农民故事的缩影,满红是“新农人”,也是“兴农人”。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选择成为“新农人”,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会像满红一样,成长为“兴农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宁都新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文化 悦读
   第08版:科教
红土地上的深情书写
95后年均在读作品28部
总体国家安全观系列丛书出版发行
文字张力背后的复杂人性
徐则臣《北上》
《赣南的天空》出版
一部“新农人”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