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温雪娇)日前,“赣韵迎‘希’客”希腊青年赣鄱文化研习营的18名青年学子走进宁都县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在翠微峰的丹霞奇观中触摸地质传奇,在小布镇的客家风情里感受文化温度,一场跨越爱琴海与赣江的文明对话在这片红土地上生动上演。
清晨的翠微峰景区,云雾如纱幔缠绕山峦,赤红岩壁在晨光中更显苍劲。希腊学子们沿着蜿蜒山路穿行,指尖轻触岩石,感受独特的层理纹路。连绵不绝的丹霞奇峰,兼具险峻与灵秀,形成“一步一景,步移景换”的画卷,让这些习惯了海边风光的年轻人不时发出惊叹。
告别翠微峰,研习营一行来到客家小镇小布镇。万寿宫前的广场上,当地居民早已备好客家传统美食,刚出锅的烧芋包子冒着热气,金黄酥脆的外皮裹着软糯芋泥,咬下一口满是烟火香气。希腊学子们学着用筷子夹起小吃,与摊主比画着交流,陌生感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消散。
“一芽一叶,这样掐才不会伤了茶树。”在花果山茶园,身着蓝布衫的采茶师傅教大家采茶。研习营学子米丽跟着师傅的手势,小心翼翼地将茶芽收入竹篓,额角沁出的汗珠与茶叶的清香混在一起。在采茶师傅的细心指导下,从杀青时的铁锅翻炒,到揉捻时的力道掌控,再到冲泡后茶汤里浮起的袅袅热气,学子们全程参与制茶工序,在劳动体验中读懂“一叶知春”的东方智慧。
“宁都是我老师的家乡,这里的美超出想象。”米丽捧着亲手炒制的茶叶笑着说,青山绿水间的客家村落令她流连忘返,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独特的文化信息。
此次研学实践活动是国家级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YES项目)的重要实践环节。活动以“生活为教材、劳动为媒介”,通过实地探访与沉浸式体验,让希腊青年在丹霞地貌中感知自然伟力,在客家美食、传统制茶等文化场景中触摸赣鄱文化肌理。从翠微峰的地质奇观到小布镇的客家风情,从舌尖上的味蕾碰撞到指尖上的技艺传承,这场跨越万里的研学之旅,不仅让希腊青年近距离领略了宁都县的自然与人文魅力,更在中希青年心中播下了文明互鉴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