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珊伊 通讯员刘辉
开展人大代表进站100余次、乡村夜话15场,投入资金104万元,办理民生实事14件……近年来,赣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立足定点帮扶的信丰县嘉定镇代屋村,搭建起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樟树下议事”“乡村夜话”三大民声民智汇聚平台,畅通民意“直通车”,聚焦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凝聚民心民情,落地民生实事,化群众“心头事”为帮扶“手头事”,推进帮扶村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代表履职平台
“我是人大代表,大家有什么问题要反映,尽管跟我说!”日前,在信丰县嘉定镇代屋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嘉定镇人大代表宋雪英开门见山,逐个询问选民,并将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在今年该镇人代会上,进站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嘉定医院新院检验科增加工作人员的建议”“关于粮食生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等意见建议,将群众的心声带进了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自身工作职能,与信丰县人大、嘉定镇人大建成了代屋村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打造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人大代表与选民“零距离”沟通。在嘉定镇代屋村,每周五是进站接待选民日,人大代表会进站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近距离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诉求,形成有质量的意见建议。
中秋过后,在代屋村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地操作现代化包装和运输设备,助力当地农产品产业规模化发展。该生产线的落地与县人大代表林炎松密不可分。得知当地产业发展薄弱,林炎松帮助引进江西老林果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萝卜、冬瓜、地瓜等多种农产品加工,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也搭建起农民稳定增收的利益联接机制。
建设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既填补了所在片区没有联络站的空白,搭建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又给林炎松等人大代表搭建了更好的履职载体,引导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人大优势。
代屋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建成以来,累计组织人大代表进站100余次,进站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27名,提出“安装道路安全护栏”“整治农村电缆线”等20余条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乡村振兴助力。
唱响“樟树下议事”品牌
代屋村有棵大樟树,村民们世代守护,是村里名副其实的地标,也寄托着在外游子的乡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工作队因势利导,挖掘古韵价值,延续名木之美,助力代屋村做好大樟树特色地标文章,改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搭建起村民议事大平台,激发村民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打响“樟树下议事”品牌,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这棵大樟树位于老村委会对面,老村委会场地狭小,以前村民有矛盾纠纷、协商事项,就会搬凳子到这里商议。现在铺好了地面、安装了桌椅,村民协商议事更方便了。”村纪检委员黄天宝说。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嘉定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代屋村筹集资金80余万元,改造了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中心、“樟树下议事”广场等场地。
有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村里打造起“樟树下议事”品牌,不但完善了议事机制,建立了议事情、议方案、议结果的议事协商“三议”模式,还扩充了矛盾纠纷调解、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等议事内容。如今的代屋村,通过村民点题、网格议题、党支部答题的方式,做到有事敞开说、遇事多商议、有事马上办、好坏大家评。
议事是为了解决问题,做好议事“后半篇文章”尤为关键。代屋村设立“樟树下议事”跟踪榜,明确具体内容、责任人,及时公开完成进度,形成议事闭环,增强村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自去年10月以来,“樟树下议事”已经完成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调解事项10余项,商议确定民生实事14件,跟踪完成安装太阳能路灯等民生项目11件,探索出“矛盾一起解、事情一起议、项目一起督”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夜话”拉近干群关系
村里的百姓白天一般在田地间忙碌,晚上才有空闲时间。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工作队用“活”夜间闲暇时光,在代屋村积极推行“乡村夜话”活动,组织驻村干部、村干部深入屋场,与村民、乡贤围坐一堂,拉家常、话冷暖。围坐一圈、促膝长谈间,党的方针政策潜移默化传播,思想共识进一步凝聚,村民自治事项更好理顺,隐性矛盾得以化解,不但拉近了干群关系,也助推乡村振兴。
“村里可以建设脐橙分选中心,帮助果农发展脐橙产业” “建议修建粮食烘干房,帮助村民烘干稻谷”……最近的一次“乡村夜话”上,村民们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现场气氛热烈。
结合代屋村基本情况,建设粮食烘干厂被列为2024年产业发展项目。为了推进该项目落地,“乡村夜话”还就项目用地问题同村民友好磋商,引导党员、村小组长、网格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已完成了粮食烘干厂5亩、烟叶种植1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20亩等土地流转工作,有效保证了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代屋村运用“乡村夜话”活动,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20余条,协调土地流转350亩、农机服务10余次,为代屋村“2+N”产业发展(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花卉苗木、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