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英
在深入学习教育部等18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江西省新时代中小学学科科学教育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的背景下,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通过探究式学习来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校科学教育发展的路径。
注重教学设计,构建探究式学习实践框架
要加强政策引导,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导向。学校需要在学习落实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明确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导向。因此,学校需要根据正确的科学教育导向,抓实教学教研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中层领导的培训学习,开展科学教育的研讨活动,从而激发各中层领导开展科学教育的意识,提高对科学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视。
要精准高效推进科学教育工作。学校要精准有效地谋划、开展、落实、提升科学教育工作。首先,学校需要引导各位教师积极参加科学教育培训会和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共同构建高效的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模式、教学流程及方式方法等,营造浓厚的科学教育学习氛围。其次,学校要密切与地方科学教育协会联动,动员负责科学教育的相关工作的教师入群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增强教师对科学教育的课题研究的能力,改进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提升科学教育课程育人水平,从而推进学校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重视协同推进科学教育工作,各部门应有效联动,密切关注科学教育各项工作的各个阶段,全面强化以探究式学习的科学教育工作的布置、推进、监督、指导、反馈、提升,从而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来提升科学教育实施效能。总之,学校需要重视科学教育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宣传,充分保障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倡导“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探究式学习”。学校要积极地倡导教师在基于真实问题的情境下开展探究式学习,可以通过研讨会和培训课程等形式,培养教师运用真实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让教师了解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原理和最佳的实践方法。学校要鼓励教师之间建立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式学习的经验学习社群或小组,并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学校可以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鼓励教师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最后,学校要创设支持教师进行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例如设立实验室、提供科学工具、建立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群等,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注重教学融合,引导探究式学习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学校必须强化认知,转变思维,推进科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让全体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注重教与学的有效衔接,做到课课育人,科科育人,时时育人。
注重实践,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形成对科学的深入理解,做到学思行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从而在孩子心中努力种下科学的种子。
注重实例,必须将教育教学探究式相融合。教师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教育教学相融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也要结合现实案例来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就比如:在讲到浮力时,可结合防溺水工作一起,把教育与教学相融合,理论与实例相结合,从而开展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探究式学习。
注重实效,必须将知识传授和问题探究相融合。开展探究式学习要注重知识传授和问题探究相融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查阅相关资料、设计相关方案来解决问题,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
注重互动联动,引导全员参与探究式学习
充分利用科学教育资源。学校要制定好全面开展科学教育工作的方案,开设具有当地特色科学教育课程。如在南康区的学校就可组织学生到家具小镇参观家具设计、制作全过程,并让学生亲自体验家具模型制作;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到龙回低空产业园飞翔基地去参观考察,体验太空飞行,了解飞机的原理、构造及其发展史;除此之外学校也可组织学生到南康万亩果园生产基地去采摘柚子脐橙,了解柚子脐橙的生长周期等。总之,开展社会联动,充分利用科学教育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在自主探究中提升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的核心就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的本质和原理,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科学观念,提升科学素养。因此,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就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构建科学探究式学习小组,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其次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兴趣小组、学术科研团队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大赛,大力培育学生的科学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学校可以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设计跨学科的项目,将科学与其他学科(如数学、语言艺术、社会学等)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例如,设计一个关于环境污染的项目,学生可以在学习和研究科学概念的同时,运用数学统计数据等方式展示观点,并就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教材资源整合在一起,展示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例如,在学习地球科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复杂性。
构建科学教育大格局。首先学校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资源整合流动,构建起有机的科学教育体系。学校可以鼓励和支持各学科教师共同开展跨学科研究和项目,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其次学校要打破学校界限,加强学校间合作交流,建立科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高科学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第三学校要与社区行业建立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与交流。社区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企业、科技园区等行业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机会。比如笔者所在的赣州市南康区莲花学校就与南康区劳动实践基地共同举办生物探究的研究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走进菜园,研究昆虫、研究植物的结构,在探究中学习生物学科知识。总之,学校不仅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资源交流,也需要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换,从而优化学校科学教育资源配置,构建科学教育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