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 罗红平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及时总结学习教育成效和经验,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持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认识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重要意义。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考验,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对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奋进力量意义深远。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百余年来,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坚持弘扬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好、运用好党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结合新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巩固拓展全面从严治党成果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聚焦纠治“四风”,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但也要清醒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四风”问题树倒根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必须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只有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准确把握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内在要求。要立足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从制度设计的系统性、执行的刚性约束和群众路线的深度融合出发,构建科学完备的作风建设体系。
首先,突出制度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运动式”治理的惯性,以系统思维构建覆盖全流程、各环节的制度体系,从根本上遏制不良作风的滋生蔓延。要将作风建设融入党的建设各方面,形成涵盖思想教育、行为规范、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的闭环制度体系。要聚焦文山会海、形式主义等显性问题,挖掘特权思想、享乐主义等深层根源,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切断不良作风滋生的链条,实现标本兼治。要注重制度间的衔接配套,避免相互掣肘,确保各项规定形成合力,让作风建设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其次,必须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和监督问责。没有刚性约束,常态化长效化就是空谈。要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运用巡视巡察、专项督查等手段,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要明确问责标准,对落实制度不力、作风问题频发的地区和部门严肃追责,杜绝“破窗效应”。要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畅通举报渠道,让不良作风在阳光下无所遁形,以制度的刚性保障作风建设的常态长效。最后,必须坚持与践行群众路线紧密结合。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脱离群众的制度设计必然失去根基。要建立作风建设成效由群众评判的机制,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通过定期走访、民意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对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要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制度落实的重要抓手,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把群众的呼声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以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确保学习教育善始善终、取得实效。学习教育善始善终、取得实效,离不开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坚实保障。如此才能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党员干部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真正有所收获,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首先,以常态化学习制度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高度认同,理论学习才能真正入脑入心。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深化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解。建立学习效果反馈制度,精准掌握党员干部的学习困惑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学习安排,让理论学习始终与实践需求同频共振。其次,以长效化过程管理制度杜绝形式主义。要健全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杜绝“挂名学习”“虚假学习”等现象。建立台账管理制度,记录党员干部的问题整改、作风转变等情况,实行销号管理,确保落地见效,让“过程实”支撑“效果实”。再次,以常态化成果转化制度推动学用结合。要建立学习成果转化清单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对照作风建设要求,将学习中形成的认识、思路转化为具体的改进措施,明确整改事项、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确保学有方向、做有目标。完善实践锻炼制度,搭建基层实践平台,让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破解难题中检验学习成效,把理论学习中涵养的优良作风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建立作风改进评估制度,通过群众评议、服务对象评价、工作实绩对比等方式,定期评估党员干部在文风会风、调查研究、担当作为等方面的转变,将评估结果与评先评优、选拔任用挂钩。最后,以长效化监督问责制度强化纪律约束。要健全常态化监督网络,完善问责追责制度,建立制度执行反馈机制,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及时修订完善不适应、不符合实际的制度条款,让制度机制始终保持生命力,为学习教育善始善终、取得实效提供持久保障。
(作者单位:赣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