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宸
“只有你不放弃你自己的时候,这个世界才不会放弃你”“不能因为自己的执念去强求他人”“不能以暴力和违法手段去发泄和解决问题”……《守护解放西》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诠释了这些句子的现实含义。“多看看别人走的路,人生才不会走歪路”,这便是我追看这部警务纪录片的最大收获和意义。
《守护解放西》自2019年播出第一季到现在,该纪录片已推出五季,在哔哩哔哩平台总播放量已突破16亿次。对于我来说,第一次了解到这部纪录片是在初三。自那之后,包括读高中,只要班上有集体放松看电视的机会,我们就会调出《守护解放西》,它就这样占据了我们中学时期的许多轻松时刻。
大家为什么如此喜爱这部纪录片?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最大的原因在于其内容的新奇。解放西是湖南长沙天心区的核心商圈区域,该区域的治安管理主要由坡子街派出所负责。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离奇的案件,这些似乎离我们循规蹈矩的生活很远,但在坡子街这个繁杂的小社会中却时有发生。
其次,人们对于警察、对于探案,总是存在着崇拜与好奇,而这样一部警务纪实纪录片,正好能让我们对警察的工作窥见一二——灯火通明的坡子街从不“休息”,因而坡子街派出所的警官也从不休息。“您有新的警情请查收”——警情播报从未在坡子街中断过。如果没有处于强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出警办案的警察,坡子街也难以在繁华之下维持基本的秩序。
再者,知道“恶”和看到“恶”有着天差地别,《守护解放西》将那些我们看不到的角落翻了出来,告诉我们社会的另一面。但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轻松”——坡子街派出所的警官总是云淡风轻地谈论警情,诙谐幽默地开着玩笑,又波澜不惊地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对于我们来说十分新鲜的事,他们已经习以为常。我们有时会尴尬,会唏嘘,会感慨,会难过,但不会感到强烈不安,因为正义一直在,在这部纪录片中,总有一群人在守护,在填补社会的空缺。
从第一季到第四季,我几乎没有落下过任何一集,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季的未成年专题:还在上小学的小男孩在商场多次偷盗,甚至有反侦查意识;有高中生辍学流浪街头当“精神小妹”,家里父母对其不理不睬;有年轻女孩热爱朋克装扮但因此被父亲辱骂,离家出走后酗酒自残;有未成年女子酗酒,对警察出言不逊,酒醒后却羞愧难当……看到我们的同龄人,甚至一些比我们年龄更小的人,脱离正确的成长轨道,我们感到的大多是可惜——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多半和不健康的家庭环境有关,比起罪恶,他们更多的是不幸。家庭和学校没有给予他们充分教育,于是他们只能受到社会的“教育”。然而,社会往往是残酷的,没有了保护式的教育,他们便只能接受惨痛的教训。我有时也会想,或许警察的教导已经是他们能体会到的最温柔、最正向的教育了——警察的教育拉了他们一把,可他们之后的人生走向仍是旁人无法决定的。
坡子街派出所的警官说,要做“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看着他们处理形形色色的社会事件,有时会忘了他们也只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操心着别人的生活,压缩了自己的闲暇时间、休息时间,他们会觉得愧对家人,但仍义无反顾地冲在一线。此刻,在这部纪录片中,警察不再是伟岸但模糊的形象,而是鲜活又可敬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坡子街派出所的警官是中国千万警官的缩影,因而观众对他们的喜爱也从侧面反映着人民群众对全体警察的敬爱。
“自由不是放纵的自由,自由一定是节制的自由。”这是《守护解放西》告诉我们的道理。仔细回想,种种案件似乎都关系到自由的边界问题。如果部分人的自由超过了限度,便会对他人的自由造成损害。因而法律惩治那些逾越规则的行为,为的是保障全体人民的自由。那些迷茫的、悔恨的人们,无不警醒着我们,不要触碰法律的底线。解放西的警官常说,“三思而后行,别让自己流血、亲人流泪。”让人们明白行事不能不计后果,也是这部纪录片的一大教育意义。
在去年高考过后的暑假,我和朋友去了长沙旅游,住在坡子街附近的一个酒店中。每天出门看见的都是人头攒动的场面,这里繁华而祥和。旅途中的一个晚上,我们特意去了长沙天心区坡子街派出所,和门口的大招牌照了一张合影。那一刻,《守护解放西》似乎从高中教室,从电视屏幕来到了现实中,这部陪伴了我们中学时代的纪录片,在回忆中悄无声息地扎根,令我们长久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