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琪 邱易晖
2025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攻坚收官之年。赣州城投集团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全面推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率先构建人力资源“三维动态”人岗适配体系,激活员工内生动力和组织效能,为集团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多维举措激活人才新引擎
近年来,赣州城投集团始终将人才视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体系,推出改革措施,激发内生动力。
“揭榜挂帅”先行先试。在赣州市属六大集团中,率先在一级子公司正职岗位开展“揭榜挂帅”工作,聚焦关键项目和难点任务张榜纳贤,打破身份、资历壁垒,15名管理人员参与揭榜,8人成功挂帅。
“能上能下”常态管理。通过“竞聘上岗”与“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2024年以来,集团新聘任管理人员中竞聘上岗比例达79%。
“双选竞聘”打破僵局。针对业务转型需求,组织“双向选择+竞聘上岗”。集团下属工程管理公司148人“全体起立”,推动了42名人才跨板块流动,打破岗位固化局面。
“三维动态”构建适配新生态
鉴于前期改革经验,赣州城投集团创新实施“三维动态”人岗适配方案,围绕“需求极速响应、岗位精准适配、资源全域共享”三大核心维度,破解业务周期波动和项目阶段性差异所导致的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畅通配置渠道,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效”。同步推进“以岗定薪、薪随岗变”市场化分配机制,最大化人力资源效益,精准对接战略实施。
建立“三端一体”绿色通道,提速流程再造。针对传统调配流程冗长、响应滞后的问题,集团打破部门与子公司人才壁垒,贯通人才“需求端”“审批端”“输送端”,构建“绿色通道”。通过流程再造和数字化赋能,大幅压缩岗位空缺识别至人才上岗的周期,实现需求“极速响应”,确保业务不受人才缺口影响。
实施“两库联动”人才画像,精准适配。为精准匹配集团战略发展需求,构建“人才库”与“需求库”两库联动机制,通过多维度评估刻画人才画像,实现人才资源的精准识别与高效配置。依托系统性“人才盘点”,形成高、中、初级人才梯队及创新绘制的“人才地图”的三大核心业务板块、19个关键专业领域精细分类,结合各单位需求岗位汇总形成的“需求库”,通过专业技能、工作经验、职业规划等多维度进行人才评估适配。
搭建“三池协同”服务平台,共享资源。以系统性分类与智能化调配为抓手搭建平台。“战略储备池”通过挂职、轮岗、跟班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储备后备力量;“专业技能池”聚焦核心领域,实现“即需即用、快速部署”,化解项目攻坚等人力需求;“专家共享池”整合“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等专家资源,通过咨询指导、课题攻关实现“智慧共享”,破解专业难题、提升效能。
人才强企激发新动能
赣州城投集团以创新驱动与系统思维深化人力资源改革,通过“三维动态”适配体系完善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储备,壮大骨干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学历结构持续优化。聚焦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持续优化人才学历结构。通过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员工在职深造、完善学历提升激励机制等措施,集团人才学历层次实现整体跃升。截至目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88%,高层次人才储备显著增强。
专业体系迭代升级。集团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完善职称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持续强化专业支撑能力。截至目前,集团中级(二级)以上专业技术和职业资格人员356人,占比58%;高级(一级)专业技术和职业资格人员140人,占比23%,近两年年均增长率达12%。
人才调配机制畅通。依托“三维动态”人岗适配体系,搭建人才流动的桥梁。2025年以来,第一批适配人员共22人,其中,集团与子公司间双向流动的骨干人员16人,子公司间调配流动6人;研究生学历人才调配4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适配4人;在结构工程、造价管理、机械工程、金融等专业技术领域人才流动12人,人才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项目发展成效显著。集团发挥建筑施工、土地开发等领域优势,持续放大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互促效应”,推动产才互融,助推集团各业务板块一体化发展。坚持项目为王,按期完成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南科技学院提升改造、青年人才驿站等市级重大项目,二期快速路主线高架通车获市政府嘉奖;生态环保公司获评“江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率先推出首批第四代住宅“章江上境”;高效推进新能源超充业务和节能服务等新型产业,与华为合作打造“虔易充”超充品牌,落地市直单位能源费用托管项目。各业务板块以实效评估人才培养成果,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赣州城投集团将持续完善人才发展体系,搭建多元通道,激发人才活力,以高效人力资源管理为集团实体化、市场化、效益化转型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