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茂东)“现在小型项目编制可研报告不用再花大价钱请第三方,自己按模板填内容,三天就能搞定。”近日,安远县欣山镇项目办负责人的一番感慨,道出了当地政务服务优化带来的新变化。这一改变,源于安远县深化“如我+”行动,助推项目审批效率提升。
此前,安远县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发现,50万元以下小额工程存在三大难题。按原有规范,这类小项目需编制包含38项内容的完整可研报告,形成“小项目大报告”的怪圈;从第三方比选到报告定稿,平均耗时20天;编制费用高达1.5万至2万元,直接挤压了项目资金。孔田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陈林算过一笔账:“有些村道维修工程总投资才10万元,光报告就要花2万元,实在不划算。”
今年3月,安远县发改委精准施策,创新推出《50万元以下简易版可研模板》,将报告要素精简至10项核心内容,较原版减少70%。同时,通过“两自主一保留”机制实现三大突破:编制周期从20天缩短至3天至5天,编制成本降低80%,基层自主编制能力显著提升。
截至7月15日,该县214个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中,已有175个完成审批。其中154个50万元以下项目全部采用新模板,115个已开工建设。安远县发改委班子成员以“项目业主”身份体验审批流程时发现,简易模板不仅让欣山镇节省15万元编制费,更推动孔田镇灌溉工程提前20天开工。
为确保改革落地见效,安远县还建立了“三同步”机制:同步开展乡镇经办人员业务培训;同步组建审批服务专班提供全程指导;同步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基层难题。
安远县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持续深化“如我在办”实践,邀请市级专家开展项目建设监管培训,探索建立全周期服务保障体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真正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