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灵魂深处的洗礼

  □葛跃

  近日,笔者随于都县长征源宣讲团去江西干部学院参加培训,又一次从革命先辈的故事中得到灵魂的洗礼。 

  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15岁参加工作,1926年4月入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在井冈山斗争期间,为了革命工作,她忍痛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托付给战友寄养,这一别就是20年,直到1952年10月,母子二人才得以重逢。彼时,曾志任广州市委书记一职。她的儿子深知母亲品性高洁,从未奢求荣华富贵或特殊关照,只是出于生活的艰难,向母亲提出了一个请求:给家人解决一个商品粮户口。商品粮户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城乡差别的分水岭。可曾志却以“不要增添组织麻烦……不要搞特殊化”为由拒绝了。这份对原则的坚守,贯穿了她的一生。弥留之际,她将毕生积蓄六万元毫无保留地捐献给了贫困地区的学校,做到了两袖清风,一生清廉。

  这不禁令人联想到于都籍的老红军战士、原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将军。1995年五六月间,他悄然回到故乡——于都县罗江乡,时任乡长的我闻讯,满怀对革命前辈的崇敬,诚挚邀请他到乡政府吃顿午饭。他却婉言谢绝了——只因不愿给地方增添丝毫麻烦。最终,他如一阵清风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

  葛接调,一位背着缝纫机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老战士。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时,他亲手为毛泽东同志做过棉衣。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找到他,拿着一张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讲话的照片,要他确认照片中毛泽东身上穿的棉衣是不是他亲手缝制的。他却说:“我是给毛主席做过棉衣,但我不能确定穿在主席身上的棉衣就是我做的。”有关同志说:“我们查了大量资料,没有发现有第二个人在这个时候给毛主席做过棉衣,只要你确认一下,这套棉衣就是你做的。”可他依然执拗地说:“我真的无法确认!咱们得实事求是!”

  曾志对至亲的“不近人情”,丁盛的“悄然来去”,葛接调的“执拗”,看似是个人脾性,实则是融入血脉的信仰光芒与党性修养的极致体现。他们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赤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自律以及实事求是的坚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坚守的是比物资更珍贵的革命操守;在和平建设的岁月,他们守护的是党的根本宗旨与人民政权的纯粹底色。他们的高风亮节,穿越时空,成为了激励后人永葆赤子之心、筑牢廉洁防线的永恒明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寻访赣州老年人休闲娱乐的聚集地之七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晚风
浓浓市井气 悠然夕阳情
难忘的高考岁月
退休后的电话
灵魂深处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