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三级跳

  □郑宝宝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习惯,从某一时间开始便养成的阅读习惯,且这一习惯,随着时间的流逝,会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阶段。 

  读书习惯的养成,最初的动力大概是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譬如稚子孩童,学业所要求的,心里多般抵触,而兴趣驱使的,哪怕闷在被子里翻看,也是乐此不疲的。 

  这一阶段,不必约束非要看什么类型的书,最紧要的是有兴趣去读,坚持读,大量读,直至养成阅读习惯。有的家长非要孩子变得渊博,理所当然认为世界名著、传统经典就得从小开始积累,全然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读,结果是事倍功半,还挫伤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其实,不管是漫画还是绘本,不管是故事还是小说,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尽管去搜罗,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等孩子年岁渐长,见识愈高,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对真理探索的上进心、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心,自然会驱动着他们向有深度的知识进发,他们儿时被家长要求“苦读”的经典著作,此时自然成为精神食粮的补给站,此时知识也如明月挥洒,成为一种浸润根骨的自然行径,阅读也变成像吃饭喝水一样的自觉行为。读书,也由兴趣驱使到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惯性,便完成了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这一阶段,读书不再是凭感觉的行为,而是会有意识地去选择阅读。虽不局限于某一种或一类书,但总归是有一个方向在呼唤着他去找寻,或是想寻求有思想深度、蕴含智慧的书籍,或是想开阔视野、走向知识新世界的书籍,或是想专门研究古今中外某一学科方向的书籍。总之,不再是泛泛而读,而是有方向、有计划、有深度地阅读,由感性知识层面的获取跳跃到了理性思维的批判。 

  这一思想巨变,过程却是温和的、持续性的,无需惊险跳跃,也不必强力助推。读书已然从一种阅读习惯转换为一种思维方式,这种从阅读中获得的思辨力,能够帮助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少犯错,尤其是当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从书籍里获得的间接经验,从阅读里锻炼出来的思辨力,会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不至于茫然无措。至此,读书也完成最后一个阶段,即知行合一。 

  或许,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当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读书的第一步,是要读,坚持读,才能完成最终的三级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黄裕平《敢将风雨铸豪情》读后
~~~
~~~
~~~
~~~——读何少华《一路清唱》有感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化 悦读
   第04版:专题
雅怀健笔写春秋
读书琐记
一本书的旅行
读书三级跳
岁月的轻吟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