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加福
春节过后不久,我从文友处得知,曾老师因病突然离世。虽然我与他相识不到十年,但点点滴滴俱是情,一幕幕过往闪现脑海,那一刻,我伤心欲绝。
曾老师名曾明发,1962年生于会昌。20世纪80年代,他从瑞金师范民师班毕业后,被分配到我们会昌县的高排乡任初中老师,一干就是40余年。交通不便的年代,曾老师为乡村教育无怨无悔地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时,还怀揣多年不变的文学梦。而我与曾老师的相识,便始于文学。在我的文学道路上,曾老师是我的良师,亦是益友。
2018年,曾老师偶然读到我发表于《安源作家》里的一篇文章——《丁屋岭风情》,辗转联系上我。彼时,曾老师在会昌县文联主办的《岚山文艺》担任兼职编辑。在他的热心推荐下,《岚山文艺》陆续刊发了我的一些文章。现在回头再看,那些文章很是青葱稚嫩。但那时,他总会微笑着鼓励我:“写作需要一个过程,多读,多写,总会进步的。”他的支持,增添了我写作的信心和勇气。
从市作协会员到省作协会员,每当我取得点滴进步,曾老师都会欣喜地表示祝贺,同时又会提醒我要保持谦逊,眼光放长远。善意的告诫按捺住了我的沾沾自喜与小浮躁,令我沉下心来,在文学之路上脚踏实地继续向前。
2021年,我的第一部散文集《饮一江湘水》即将出版,想请人作序。思来想去,我找到了曾老师,他欣然应允,认认真真花了好几天时间,帮我作好了序。如今,斯人已逝,再读曾老师写的序言《真情阳光》,字里行间,我仿佛能听到一颗真诚的心在怦怦跳动,有一份真挚的情在汩汩流淌。读着他用心写下的这些文字,我又一次热泪盈眶。
直至临走的前几天,曾老师还在打电话、发信息,叮嘱作者去领取新出刊的《岚山文艺》,充满人情味的关心,成了众多文友这个春天难忘的回忆。
我庆幸人生中遇到了这样一位善良、正直、真诚的长者。在我的心中,一直无法接受他离去的现实,我更情愿相信作家金朵儿所言:“您并未离开,只不过是被烂漫的野花,迷住了诗意的心,走失在春天里……”
恍惚之间,眼前又浮现曾老师圆胖的身影,那灿烂的笑脸传递出的温暖,比岁月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