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塘寻胜

  □谢瑞山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率百姓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东起运河阊门渡僧桥,西至虎丘山望山桥,与运河相接,河塘旁筑堤,堤岸桃花芬芳,河上碧波荡漾,因街河长约七里,故称“七里山塘”。

  苏州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七里山塘位于苏州古城姑苏区,中间一条河,左右两边是条街,这条河与这条街相伴了1200多年。

  坐在船上观赏山塘,一河一街的绮丽风光,一览无余,“舟随橹转,树合溪回,鬓影衣香,宛坐天上”。在一条条幽幽小巷、深深庭院中,有多少娓娓缠绵的爱情从山塘河的柔波里流过,又有多少前尘往事勾串起了经年旧约的江南春梦。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也曾在此守望过踏上归途的冒辟疆,正合了周瘦鹃那句:“七里山塘春水软,一声柔橹一销魂。”只是多少明媚春光已不再来,斑驳的历史痕迹在身边无声地流淌。泛舟山塘,两岸的灯光映衬出山塘的千年诗画,古老悠远的吴韵仿佛就在耳边轻响,一条山塘河,一艘画舫,一曲丝竹、一杯香茗,真会让你不知身处何年。 

  漫步山塘街,满眼是临河人家。小桥依旧伴流水,绿树萋萋满长堤,红堂会所依旧在,故人已去百千年。山塘街,自古以来是苏州人游玩赏景的好去处。山塘三节会、山塘灯船、吴歌赛会,让这个天堂里的街市成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红楼梦》语)。白居易诗曰“买鱼沽酒,行旅如云;走马呼鹰,飞尘蔽日。晚村人语,远归白社之烟;晓市花声,惊破红楼之梦”,恰是旧时山塘的生动写照。而乾隆七下江南,七次途经山塘,也曾写下“山塘策马揽山归、淡荡韶春鞭漫挥”这等风流诗句。如今繁华的山塘街上,店铺、住家次第相依,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五芳斋、乾生元等小吃店,也有吴韵茶庄、桃花坞木刻年画、紫檀木雕、刺绣等特色商铺,还有白公祠、唐宋五贤祠、张国维祠、李延龄祠、吴一鹏故居等古建筑。如有兴趣,还可在古戏台上听《三笑》《白蛇传》等苏州评弹,那软柔吴音、那水袖曼舞,尽显苏州的古典情调。 

  “七里山塘七里桥,桥连堤又堤连桥”,山塘桥、普济桥、引善桥等30多座古老的桥梁倒映在七里河中,诉说着千年风霜往事,又见证了山塘今天的繁华。川流不息的游人踏着青石板忙着拍照,众多的小吃是难挡的诱惑,一声声软软的吴语,着实叫人听得心花怒放。我们将要离开时,天下着小雨,烟雨朦胧的山塘街顿时让人更加着迷,让我真正品味到晚唐诗人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诗意。 

  山塘是河是街,是诗是画。行走山塘,就是徜徉在一泓盈盈的碧水上,就是穿越在千年姑苏风情里,就是让人放下一切回归宁静、回归古朴、回归本性。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苏州是一座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而山塘则是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时事
   第06版:八境台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科教
大余的表情
山塘寻胜
大利图:梅子熟了
童年乐事
葫芦塘的新生
夏日之花(外二首)
天空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