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钟清兰 通讯员范起翔 洪琴
每天晚上7时许,崇义县南门小广场中山社区“知行家”就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的年轻人结伴而来,准备开启“青年夜校”活动。“青年夜校”是共青团崇义县委开办的公益活动,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共开设了20余期课程,期期爆满,持续走红,正成为这座小县城的一张新名片。
“按需点课”大受青年欢迎
“我在‘崇义县共青团’公众号上留言,想学习吉他,没想到真的开设了课程,我果断报了名。”00后青年蒋佳琳,每周三下了班,骑上“小电驴”,不到10分钟就能到达吉他授课地。
白天上班赚钱,晚上学艺解压,不少年轻人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打开自己的“夜生活”。
“青年夜校”创办初期,共青团崇义县委书记章睿有些忐忑,不知这一创新之举,能否得到青年的认可。为此,章睿调研与试点并行,发布调查问卷,获得青年人兴趣爱好等一手数据后,便开始寻找专业老师授课,在5月的第一周推出网球、书法、瑜伽等课程。课程以“青年点课+团委选课+专家上课”形式开设,试点课程反响热烈。
章睿介绍,“青年夜校”将根据青年的需求逐步扩大规模,借助崇义县“知行家”社区综合体和“青年之家”阵地四处开花,让青年就近就便参加“青年夜校”。
“多元课程”满足青年需求
“‘青年夜校’内容丰富多样,上课时间安排具有弹性,非常受欢迎!”崇义县公安局青年职工廖倩此前参加过“青年夜校”的舞蹈课,“今天一看到新的课程报名信息,我就推荐给了身边的同事朋友。”口口相传、社媒传播的助推下,“青年夜校”持续爆火,吸引了几千名年轻人报名,可谓“一课难求”。
在一堂绘画课上,记者看到,市级非遗“客家版画”代表性传承人李仁发以笔代刀,在泡沫板上勾勒出生肖龙的轮廓,均匀着色、双手按压、慢慢揭开,一幅栩栩如生的版画便呈现眼前。“这是客家版画的简易刻板,用泡沫代替木版,用笔代替刻刀,相比于传统的客家版画更简单易学,让年轻人能更直观地感受非遗的魅力。”李仁发说。
“从青年视角出发,更好满足青年多元化的需求,‘青年夜校’才能行稳致远、笃实前行。”共青团崇义县委副书记易国豪说,近期“青年夜校”又开设了插花、绘画、八段锦等青年喜爱的课程,200多个名额不到一天就被一抢而空。目前,“青年夜校”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多点开花”服务青年成长
崇义县“青年夜校”除了运用好“知行家”“青年之家”“工人文化宫”等阵地,还通过探索“共建共赢+社会化运营”模式,架起供需两端对接桥梁。
“夜校是一个花小钱办大事的地方,青年人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空间。”崇义县佳迅青少年网球俱乐部负责人王佑发告诉记者,“青年夜校”与网球业务双轨并行,既保持夜校的公益属性,也可以通过引流给俱乐部带来实际收益。
“青年夜校”在崇义县乡(镇)也多点开花。在该县铅厂镇,每周二、周四晚上开设“青年夜校”培训课堂,邀请了青年榜样、技能达人、新农人等进行授课,为青年干部成长成才“充电赋能”。扬眉镇发起“青年干部上讲台”活动,给予年轻人更多提升平台和表现舞台。麟潭乡将“田间实践”搬到“青年夜校”,解决青年干部“工学矛盾”,补足专业短板。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满足其对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助力其成为新时代的栋梁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共青团崇义县委书记章睿表示,“青年夜校”实现了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是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的又一项民生实事。未来,崇义县“青年夜校”将持续发力,为青年人提供更多优质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