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幽默与冷峻下的温情

  □赣州市第四中学高二(5)班 黄奕雯

  鲁迅在《呐喊》的自序中写道:“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绝不能以我之必无之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这句话就像在特定的阴暗背景下射进的一束光。正如先生自己所说:“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就是唯一的光。”他的语言就是有力的武器,就是毁坏旧社会这铁屋的希望。他还对革命先行者发出赞扬与歌颂:“有时候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他用语言指引在黑暗中前行的人们,正如他在《故乡》中说的:“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鲁迅的文章极具批判性。在《狂人日记》中,他批判封建礼教与家族制度的吃人本质;在《白光》和《孔乙己》中,他批判对于读书人精神的残虐;在《祝福》中,他批判对女性的摧残与凉薄的人性。鲁迅写农民、写知识分子、写童年玩伴,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底层民众形象,借他们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通过展现麻木与蒙昧的人性,来揭露社会制度的落后与腐朽。值得一提的是,他连自己都不放过。《一件小事》中的“我”在人力车夫前感到皮袍子底下的“小”来,自我批判的意味浓郁。令我佩服的是,鲁迅强烈的批判性往往藏在幽默的语言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孔乙己》,尽管孔乙己以“笑”贯穿全文,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度日,在笑声中死去,但这看似轻松的文风背后,隐藏的却是如孔乙己般众多弱小者那悲惨的人生与苦寂的灵魂。 

  虽然,鲁迅毫不客气地揭露着社会与人性的阴暗,但细细品读他的众多作品,却能感受到内里含着温情。茅盾曾这样评价《狂人日记》:“这奇文中的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含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到不可言喻的悲哀的愉快。”在《明天》中,鲁迅多次详细描写了单四嫂子如何支配她微薄的财产,可看出其对于单四嫂子的同情,对人性冷漠的鞭挞,更有对妇女地位的思考。 

  因而,时至今日,鲁迅先生的文字仍能引起普罗大众的共鸣,带给人们灵魂的震撼,原因就在于其深刻的批判性与浓重人文关怀的结合。

  (指导老师:温圣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时事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新松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科教
我的妈妈
幽默与冷峻下的温情
硬笔书法
捣蛋鬼小霖
节节高
遥望山茶林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