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胜日寻芳

——蒋洪亮作品赏析
瓷盘画《光辉历程》
瓷盘画《江南宋城》
瓷盘画《古浮桥》
中国画《花骨含春》
中国画《篱园惊艳》
陶瓷综合装饰《旷达》
陶瓷综合装饰《道法自然》
客家瓷画《八境诗意》

  □谢贵芳

  赣水之源,是一座融合了千年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江南宋城。市井熙攘,生态安详。 

  宋城墙下的“洪亮艺术馆”里,八景文化、红色故都、南国逸趣……在蒋洪亮的笔下,一一精美呈现。这个对身边万物有着独特审美的艺术家,生于斯,长于斯,尽皆沉吟于此,迷醉其间。 

  作为江西画派的骨干,蒋洪亮身上有着众多光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赣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受聘担任景德镇美术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等等。相较于这一系列的光环,他在意的只是传统与创新的冲撞与融合。 

  中国画的思想渊源、发展流变、表现主题,无不源自中国哲学。儒家的贵和,佛家的潜修,道家的自然,在蒋洪亮深究传统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他的作品得物之性、显人之情,在坚守传统笔墨语言中探寻生命的真谛,在体现时代性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其说是欣赏他的作品,毋宁说是感悟一个自由奔放的心灵世界。 

  在这个心灵世界里,扑面而来的是盎然诗意。中国画创作,诗情画意是必不可少的审美条件。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品蒋洪亮的画,对此感受尤深。他的画,犹如跳跃的诗行,流露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思,意境深远,妙趣无穷,唇齿留香。他认为,中国是个诗词国度,中国人的基因里,无不流淌着唐诗宋词的血液。诗与画是相通的,或者说,诗就是画,画就是诗。无诗的国画脱不了匠气与浮俗,以诗为魂,画中有诗,画外有意,画作方有大气象,方能抵达国画的秘境。因此,蒋洪亮一有闲暇就品诗习词,感悟诗词歌赋的意趣与韵律。在诗性的浸润中,他的线条和色彩呈现出非同一般的质感和气韵,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想象。他的棕树系列作品,以庄子的“游心于淡”构建意象,墨色酣畅淋漓,线条集结散落,物象错落有致,在挥毫泼墨中超脱豪迈,在起承转合处尽兴发挥,“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方寸间尽显宏大气象,以昂扬的生机奏响了一曲曲诗意乐章,体现了中国诗情对人与自然的现代朗照。无怪乎《南国逸趣》在全国画院美术作品中脱颖而出,获评晋京优秀作品。 

  这种诗意,蕴含着一种安静的张力。黄公望说:“诗要孤,画要静。”看蒋洪亮的画,能感受到他静水流深的生命状态。他偏居赣州老城区八境路上,忘却喧嚣,与世无争,安安静静地作画、写字,将淡泊无争、静寂平和的心境,一笔一画写进作品中,以安静的笔墨,追寻一种冲融、淡定、物我两忘的平和境界。如他的太湖石系列作品,一石,一木,一竹,一鸟,取法高古,雅致清丽,布局疏朗,画面虚灵而饱满,将个人淡泊宁静的品性在空灵飘逸的笔墨中得以释放,连飞鸟都透着安静的力量,达到了“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的艺术境界。这种通过线条对物象质感进行准确传达的非凡能力,隐含着举重若轻的气度和处之泰然的智慧。所谓画如其人,这正是蒋洪亮的人格写照。他一如画作上的那块不言之石,做一个谦谦君子,孓世而独立。 

  当然,所有的诗意,都得与现代人和现代精神共情。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即为此理。画家唯有遵循艺术规律,以更加多元、开放的现代视角看待自然万物,诠释传统文化,方能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蒋洪亮的作品,无论是表现形式的探索,还是色调上的流变,无不从视觉美出发,强化时代特征,以现代视角去观察和理解物象的生命状态,表现时代内在精神。这在他的客家瓷画创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瓷画传承人,看着瓷画艺术日益衰微,蒋洪亮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认为,客家瓷画是文化的载体,是民俗民风的记录,是赣南客家生命力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止是记忆,更应该有感情,回归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回归本真。他经常往返于赣州和景德镇,加强写生与交流,将传统瓷画与现代元素、现代审美相结合,成功创造出“真彩瓷像技法”,并结合客家传统文化、宋城文化和红色文化与艺术融合进行创作,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这一坚守,就是30余年,他成功创作了《红井》《客家围屋》等一大批瓷画精品。这些作品去除了时代的浮躁和小趣味,保留了市井气息和生活情调,给人以清刚雅正的气息,让客家瓷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迸发出时代清音。他最新创作的瓷上综合装饰作品《旷达》《道法自然》等,以釉里红、青花为主元素,融合雕刻、拓印、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门类进行多元创作,辅以传统的中国纹路和吉祥图案,形成崭新的现代审美意趣,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现代气息扑面而来。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坚守,蒋洪亮犹如奔流不息的赣江,不停地拓宽自己的艺术边界。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让人惊讶于他的全面性。在中国画上,能够精通一两个画种已属不易,但他却不满足于此,花鸟、人物、山水、瓷画,无不潜心钻研,无不融会贯通,这使得他驾驭任何画种和尺幅都能游刃有余。他的作品不能单纯以工笔和写意界定,有的兼工带写,有的写中兼工,有的单纯工笔或没骨,有的纵情写意,一切均由作品需要而定。蒋洪亮在其中恣意遨游,这大概只有掌握了传统金钥匙的人才能做到吧?在书法上,魏碑的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玄秘塔碑》的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兰亭序》的骨骼清秀、潇洒飘逸,八大山人的空灵圆转、安静从容,他一一勤学苦练,仔细钻研,这使得他的绘画构图、线条结构变化万千,点画遒美。他还酷爱音乐,边作画边欣赏音乐,在音律的浸润中,线条的浓淡干湿、用笔的轻重缓急充满了节奏感,跌宕起伏,余音绕梁,给人以强烈的乐感撞击。 

  艺术之路不仅是美的传承,更是爱的传递。蒋洪亮作为赣州市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呼吁社会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现代文明构建中提升审美情趣。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普通百姓写字、作画,把艺术之美与文化之爱带到群众身边。他主持的民盟书法院,与赣州市图书馆连续8年倾力合作,打造了“书香赣州”这一艺术品牌,培植和扶持了一大批青年才俊。这是一位书画家的情怀,更是一位艺术家的格局。 

  人间四月,胜日寻芳,寻的便是这样一片诗心真性,这样一方质朴天然,这样一腔执着追求,这样一种人生境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蒋洪亮作品赏析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八境台
   第04版:时事
胜日寻芳
定南名联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