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陪老伴去赴圩

  □郭迪善

  不记得有多少个年头没有到乡下赴圩了,老伴念叨着想去圩上走走看看,我便欣然奉陪。

  按老规矩,正月初六是柳塘圩新年开圩的日子,当天上午,我和老伴带上小孙子,兴致勃勃地从县城驱车回到阔别多年的乡下老家——信丰县小江镇柳塘村。刚下车,就看到圩上灯笼高挂,彩旗飘扬,人头攒动,龙灯飞舞……一派热闹景象。原来,村民们正在举行新圩开张仪式。新年赴圩,恰逢新圩开张,使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独特的年味。

  我和老伴是土生土长的龙坪人,小时候,我们一起在柳塘中小学念书,同校不同届,相互不认识。每逢三六九圩日,放学后,学生都喜欢到圩上去逛逛,看看父母或亲戚可有来赴圩做买卖,好蹭点零食吃。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柳塘圩的建筑是典型的客家风情。圩上头正中央建有一座戏台,戏台上的柱子和房梁雕龙画凤,很显气派。大队开社员大会、放电影、演戏都在戏台上进行,戏台下是一片空旷的开阔地,几个村的群众站在那里黑压压的一片,后面的人往往要踮起脚来观看。逢圩时,空地上变为市场,任由老百姓摆放蔬菜瓜果。空地左右两边是一栋栋相连的木质结构的两层骑楼。一楼店铺由店主经营饮食、茶点、水酒、香烟和各种小吃,每间店铺骑楼过道前有两根大柱子,中间留有一条约四米宽、百来米长的通道,专供老百姓圩日摆摊设点做买卖,避免风吹雨淋日头晒。柳塘圩的范围内有初中、小学、供销社、邮政代办所等公共机构和民生设施。圩日来临,这里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叫卖声一浪高过一浪,好一派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老圩场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几年,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利好形势下,当地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在老圩下方交通便利的开阔地上,新建了一个能容纳更多人流物流的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圩场。而正月初六便是乡亲们订下的柳塘圩新年开圩的日子,寓意六六大顺,物产丰盈,喜庆吉祥。

  正月初六那天,乡亲们身穿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舞着龙狮,兴高采烈地从村寨走来。九点准,当主持人宣布新圩开张仪式的话音刚落,瞬间鞭炮齐鸣,烟花璀璨,锣鼓喧天,唢呐声声,只见男女舞龙队首先闪亮登场,接着舞狮队、鼓乐队、秧歌队、采茶舞队、广场舞队、太极拳队纷纷有序登台表演。表演节目的乡亲们表情自然,洋溢着幸福而自信的笑容。台下的群众专注地观看着,不时热情地鼓掌,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开圩仪式结束后,我和老伴牵着孙子,兴致勃勃地逛超市,游步行街。在穿行于一个又一个摆满各种土特产和农家小吃的摊位时,还与熟悉的乡亲打着招呼,内心充满了喜悦。老伴买了几十个土鸡蛋和几条推浆糍粑。临近中午,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个卖嗦粉的摊位前,孙子吵着要尝尝。于是,我们仨索性叫了三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着这种充满乡村风味的客家美食,小时候妈妈带我赴圩的往事不禁涌上心头。我和老伴相视而笑,感到无比的满足与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赣州市退休干部欧阳春的集邮故事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融湾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晚风
   第08版:科教
老妈引得芳邻来
情系方寸天地
怀念战友理松
我陪老伴去赴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