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乱停乱放、飞线充电

如何破解电动自行车管理困局?

  □记者黄田湉 王佳

  目前,我市正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电动自行车的规范管理再次进入人们视野。近日,有不少市民向赣州市融媒体中心《630播报》栏目和问政赣州平台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都较为混乱,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屡禁不绝

  近日,记者来到赣州火车站前的铁路三区小区,看到每栋楼前的空地都停放了电动自行车,并有少量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梯间内,让本就狭窄的楼梯通道更加拥挤。其中一栋楼前虽然安装了自助充电桩,但使用率并不高。每个楼栋都可以看到飞线充电的排插,部分裸露在外的排插上还有水迹。在该小区一栋楼的6层阳台上,一根十几米长的电线从窗户伸出垂到1楼,电线底部的排插正在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记者顺着电线找到了电动自行车车主。

  “拉线充电一般没问题的,不会不安全。”在记者问及电动自行车主人是否了解飞线充电危险性时,该车主回答道。另一位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梯间充电的居民告诉记者,她往日里就是拉线到楼梯间充电,因为小区内的充电桩是露天的,不方便。

  “楼梯间里贴有‘禁止楼梯间充电、飞线充电’的安全提醒,工作人员也会每日巡查,对居民不安全的充电行为进行劝阻,但现有的管理措施都治标不治本。”该小区的业委会负责人说。

  记者在市中心城区走访发现,老旧小区飞线充电非常普遍。“我们小区没有固定的充电桩、停车点,只能这样自己拉一根线下来给电动车充电。我知道不安全,但也没有办法。”一市民表示。

  在部分规划建有充电棚的小区内,记者发现这些充电棚里停放着不少“僵尸车”,又或是被大量杂物占据。还有一些雨棚由于锈蚀严重,雨天会漏水,存在安全风险。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几个小区,虽然不存在飞线充电及架空层停放车辆的问题,但是停车、充电同样不易。在中海国际社区东郡A区8栋、9栋楼下,电动车停得满满当当。“车多,能停的地方比较少,小区规划的电动车位不够用。充电只能到外面解决,雨天车子还要淋雨。”该小区一居民说。“针对这一问题,社区街道、业委会还有物业都在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并在小区外围增加了许多充电桩,尽量分散小区停车压力。”该小区物业经理黎小毛告诉记者。

  当前,大部分小区都实行严格的人车分流,一方面杜绝了由违规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让居民不得已将车停放在城市道路上。一位正在路边寻找车位的市民表示,由于周边住户多,电动自行车也多,停车确实麻烦。

  电动自行车管理需综合施策

  由此可见,在赣州市中心城区,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新城区,都存在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充电难的问题,那该如何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

  今年2月26日起,由市政府督查室、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组成6个综合督导组,采取暗访+明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所有县(市、区)开展消防安全督导检查,推进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走深走实。

  “通过‘网格化’‘户籍化’管理手段,发动社会力量,用好执法手段,对消防安全隐患坚决从重从严惩处,并且进一步加强消防宣传进社区,切实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章贡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朱春梁表示。

  赣州市住房建设局城建科科长钟强告诉记者,近几年通过国家层面实施的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已经把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棚配套建设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规定动作,对于还没有改造的小区,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也将通过协商,在小区预留位置,聘请第三方充电桩运营机构进行充电桩建设。

  除了有关部门,基层组织也在电动自行车管理整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章贡区南外街道发动干部、党员、楼栋长、志愿者参与清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的劝导工作;邀请消防大队对物业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消防技能;对多次劝导仍不及时整改的相关单位及个人进行处罚。

  据了解,目前我市的一些新建小区在建设初期就充分考虑居民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的需求,规划集中停放点。如东方君庭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并在小区外围设有四个充电棚,其中两个棚130个充电桩已正式交付使用,基本满足目前入住居民的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融湾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晚风
   第08版:科教
如何破解电动自行车管理困局?
追踪预付卡消费纠纷频发背后的三大问题
图片新闻
赣县区开展节粮减损宣传活动
开中医诊所有哪些要求?
“吃茶话事”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