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伟红
大雪那天,我们进藏啦!
从都江堰市出发,一路向西,大巴车驶上都汶高速蜿蜒向前,过桥梁,钻隧道,进入了深山……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川西。
两侧的高山连绵不绝,处处悬崖峭壁,裸岩峥嵘,山脊呈刀刃状,往深处行,山脊又晶莹透亮,裹一身白雪,在蓝天下凛凛生辉。弯弯路面下,河谷狭长湍急,白浪翻滚,一浪接一浪,撞击石块的声音回响山涧……头靠着车窗,凝视那山、那水,欣喜、惊叹之余难免心生寒意:脆弱的生命在这高山峡谷何以生存?
“快看左手边,映秀镇到了!”导游打破了沉静,我们顺着他的指向观望窗外。
这是从成都进入阿坝州的第一个小镇,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逾8.7万人遇难。这场地震的震中就在映秀,震源点在映秀镇向西约2公里的群山深处——牛圈沟。那一年,是我参加工作成为山村教师的第一个年头,听闻噩耗,我在千里之外的一所学校为遇难同胞默哀祈祷,虽然自己并非处在地震带,但每天的新闻报道早已把脆弱的心灵轰炸得支离破碎,低下头的瞬间,眼泪也跟着落进了尘埃里……大地撕裂,生命陨落,家破人亡的痛要怎样才能抚平?要多久才能释怀?
转眼间,汶川大地震已过去十多年,我能踏上这片土地,感慨万千。
眼前,依山傍水的映秀小镇静静地坐落于河谷,清绿的岷江从这里流过,有国家的利好政策,映秀人用近十年的时间重建了家园,恢复了往日的秀美。
离开映秀小镇,气温再降,坐在开着暖气的大巴车里,脚却是冰冷的。一路奔驰,几乎不见人影,路边的枯草撒着薄薄一层雪。咦?那边有一大片绿色哩!车近了,原来是一颗颗圆鼓鼓的包菜,足有上百颗,旁边还有白菜,也有上百株。没想到天寒地冻的季节,这净是沙石的河谷,也能种植出这么生机勃勃的时令蔬菜,神圣的雪峰之下多了几分烟火气息。
“导游,对面山崖的金黄色果实是什么呀?”
“你们的眼睛真厉害,那是沙棘,是这边的特产。现在正是沙棘成熟的季节,它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据说在水果界被誉为维生素宝库呢!”
导游介绍后,我便把注意力都放在寻找沙棘树上了。开始是在山崖、河谷边,寂寂寥寥一两棵,果实和蛇葡萄一般大小。随着大巴车沿着“S”形山路越爬越高,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整个山巅,喜光的沙棘树乐开了颜,在山坡疯狂地蔓延,串串金黄的小精灵星星点点挂在枝上,凝成耀眼的光华……瞬间,我竟忘了自己正身处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之上,仿佛来到了我们赣南山区茂密的丛林。
到了双桥沟,沿着木栈道绕湖行走,3588米高的海拔让我有些气喘,只得有意识地把脚步放慢,再放慢。湖面结出厚厚一层冰,冰面上矗立着数十棵枯死的古树,苍劲中透着另一种美。导游说那些也是沙棘,存在已有千万年了,我在心里深深惊叹了一声——哇,这些古老的沙棘历经沧桑岁月,是如何做到死而不倒?湖边也有沙棘,还有方枝柏、红杉,它们遍布在雪峰之下,生长在潺潺雪水旁,一棵连着一棵,形成了一片原始、茂密的森林。行走其间,身心轻灵,仿佛穿越到了千年之前——那时它们或许还是藏在土里的小种子、小树苗,长年累月的风霜雨雪下,一次次的地球生存大浩劫,它们是如何坚挺过来,保留着如今粗壮葱茏的模样?
返程的途中,我们沿着大渡河一路参观了红军长征“达维会师”“飞夺泸定桥”等红色古迹,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耳熟能详,如今用脚步丈量,是另一种撼人心魄——1935年5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甩掉国民党追兵后,来到夹金山下,爬越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如今,战火纷飞的年代虽已远去,但大渡河初心不变,奔涌的波涛气势如虹,泸定桥上的13根铁索仍旧步步惊险,22名勇士的无畏精神在这里定格、回荡、放大!
返回成都,回味无穷。川西的山,川西的水,川西的人,请坚守在这里,给人类的子孙后代讲述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故事吧!前路漫漫,我们将勇往直前,因为我们都一样——生性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