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铁皮石斛“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于都县退伍老兵、中药材种植户袁志庚

  □记者刘庆元 通讯员郭洪福 文/图

  年至古稀、家境不错的他,本可以垂钓遛鸟、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但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并未选择悠闲的生活,而是投身岐黄之道,在草药香中“捣鼓”闯荡。他采用原生态方式,创新铁皮石斛仿野生栽植,并获得成功。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赢得众多粉丝点赞。他便是于都县罗坳镇孟口村村民、中药材种植户袁志庚。

  从小热爱中医药

  “这个茎秆可用来炖汤,制作药膳,能增强免疫力,安神美容,养生保健功效好。”近日,袁志庚老人带着村民,兴冲冲来到自家的铁皮石斛栽植基地参观。茂林修竹间,一丛丛绿油油的铁皮石斛枝繁叶茂,拔节生长。袁志庚一边手持剪刀,从容采摘成熟的石斛茎秆,一边与身旁的村民攀谈起来。“因为铁皮石斛的药用、药膳价值高,所以民间有九大仙草之首的说法。”据老人介绍,这一批以活竹竹腔为载体的铁皮石斛,今年4月栽植,6月开花,7月下旬开始结果。预示着自创的这种仿野生栽植方式落地见效。

  然而,袁志庚对铁皮石斛仿野生栽植的探索之旅,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

  “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几株草配合在一起,就能治病救人,太神奇了。这几株草或小灌木在常人眼中往往只是草,懂行的人眼中便是宝。”幼年时期,袁志庚经常跟着爷爷上山采药、碾药、熬制药膏、泡药酒,耳濡目染,少年袁志庚对传统中医药渐生热爱。1969年至1973年,袁志庚在福建特警部队服役。其间,袁志庚受一名老军医点拨,更加坚定了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信念与热情。鉴于在中药材种植领域的建树和特长,2018年,袁志庚被推举为于都县中医药研究学会副会长。平日里,袁志庚自费订阅中医药报刊,关注中医药发展政策信息,同时在家门口种满了诸如杜仲、骨碎补、石菖蒲、艾草、紫苏、薄荷等中药材,他还收藏了一些常用中草药,以备家人及邻里不时之需。

  活竹上种出铁皮石斛

  石斛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统称,全球约有1500 种,我国有76 种,其中铁皮石斛因功效突出,被称为 “石斛中的极品”。“石斛性微寒、味甘,归胃、肾经,具有滋阴清热、益胃生津、补肾益精的功效。石斛的茎秆是主要食用和药用部分,可煲汤、泡茶泡酒或打粉、制作膏丸服用。因石斛其性微寒,所以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过量服用。总之,石斛的核心价值在于滋阴生津,适合阴虚体质人群调理使用。”于都县祁禄山镇卫生院院长、主治中医师肖二发介绍道。

  袁志庚最初接触到铁皮石斛栽植,源自早年收看一档名叫“本草流芳”的电视公益栏目,后来又从报纸上得知有温州专业户到陕西开展铁皮石斛种植。这让老人怦然心动,萌发种植的念头。2024年4月,袁志庚长途跋涉,远赴浙江温州雁荡山,实地考察铁皮石斛种植情况。随后购入100余株铁皮石斛种苗试种。

  虽然仿野生栽植没有现成的参照,但袁志庚反复研读《林草中药材仿野生栽培通则》后,摒弃人工温室大棚栽植的思路,决定按照原生态的模式栽种。此前,他从《农民日报》一篇报道上了解到有人将铁皮石斛捆绑在树干、活竹节上栽植。细心的他很快发现:这种模式有一个缺陷,即需要经常喷水,费时费工很麻烦,于是,他联想到竹筒酒的生产工艺,顿时就来了灵感:何不参考竹筒酒的做法呢?豁然开朗的袁志庚很快找到一片竹林,在成年活竹腔开孔,填上碎石、木屑等基质料,利用竹腔溢出的竹液为养分,产生光合作用,最大限度提升铁皮石斛栽植的“野味”。“国家明确规定,野生石斛属植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足见野生品类的珍贵、珍稀。”谈到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方式的探索创新,袁志庚瞬间打开了话匣子,“因为铁皮石斛是气生根,这种以竹腔为载体的栽植模式不打药、不施肥,也不用浇水,最贴近野生石斛的品质效果……”

  该县林业局产业发展股股长、高级工程师严海生介绍,这种在活竹上种出的铁皮石斛当年栽植当年开花结果,意味着以活竹腔为载体的铁皮石斛栽植试验获得成功,技术基本稳定成型,具有较大的原创价值。

  期待石斛“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介绍,于都县林下空地多,道地药材资源丰富,共有天然药用植物148科407属634种,其中包括29种重点药用植物。受益于政策驱动、辐射带动,该县像袁志庚这样利用林下空地投身中药材种植的个体农户或合作社日渐增加,全县林地利用率和农户收入随之提高。目前,全县建成规模以上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0个,产业总收益达到1.2亿元。如今,中药材种植加工渐成县域医药健康主导产业,乡村产业振兴提质的“良药良方”。

  经过实践探索,袁志庚收获到铁皮石斛仿野生栽植的一整套经验,从100多株到600多株,门前屋后,果园林地,目之所及都是欣欣向荣的仙草铁皮石斛。不久前,袁志庚还应邀前往广州传授铁皮石斛栽植技术,引导当地村民在龙眼、荔枝树上栽植铁皮石斛,帮助村民实现“一树多得”。

  现年76岁的袁志庚依然闲不住,他正计划着将自己摸索出的铁皮石斛仿野生栽植方式加以完善,申报栽植技术专利和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通过交流推广,让“野蛮生长”的铁皮石斛这一仙草“飞入寻常百姓家”,共建共享带动村民闯出一条新型产业发展之路,身体力行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好、创新好、发展好。邻居曾小燕说,袁志庚这种退伍不褪色、老而弥坚不服输、执着进取不退缩的精气神,正日益感染熏陶着当地年轻一代。

  据了解,2019年,国家将铁皮石斛纳入药食同源清单。伴随人们对健康生活、日常保健的不断追求,铁皮石斛行业也将衍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到那时候,我可以提供种苗和栽植技术,也可以回收仿野生栽植的铁皮石斛。”谈到项目发展构想,袁志庚雄心壮志地描绘着铁皮石斛产业的“新丰景”。

  袁志庚在竹林中查看铁皮石斛的长势。

  袁志庚利用活竹为载体种植的铁皮石斛长势喜人。

  袁志庚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家坚持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记于都县退伍老兵、中药材种植户袁志庚
~~~
~~~——记赣州市文明家庭伍明明家庭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周末
让铁皮石斛“飞入寻常百姓家”
野老讴吟自信长
孝心守护创造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