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谨以此文,致敬为抗战胜利共赴国难的无数英烈——

腾冲如玉

  □刘润发

  终于来到了腾冲。

  第一次知道腾冲,是多年前阅读《徐霞客游记》。这位旷古烁今的“游圣”,似乎对腾冲情有独钟,一口气在这里待了39天。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竟给腾冲泼墨3万字,不仅誉其为“极边第一城”,更发出“迤西所无”的千古赞叹。而他一句“玉出腾越”,便让腾冲翡翠名扬四海。自此,这座边城亦被翡翠赋能,蕴生了如玉的品格:外示温润,内藏刚峻。

  而我对腾冲更深的了解,恰恰是它的刚劲不拔。

  记得艾芜在他的《南行记》中这样描述腾冲:“这里的人眼睛里有火。”是的,从600多年前第一批中原子弟踏上腾冲的土地,在此守疆戍边,便注定这片土地充满豪情与血性。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几百年来,这片土地的血性,犹如地层炽热的岩浆、地表沸腾的汤泉,汹涌澎湃;也似“玉石之王”翡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凛然气节,在80多年前那场惨烈空前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演绎到了极致。

  1942年5月,日寇大举进犯滇西,国民党当局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绳武临阵脱逃,时任云南省保安第六旅旅长、负责守备滇西的龙奎垣趁火打劫,县长邱天培弃城而去,腾冲一时群龙无首……就在当局者放弃职守、仓皇出逃的时候,腾冲人民却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义薄云天的家国情怀。63岁的辛亥元老李根源,一篇慷慨悲壮的《告滇西父老书》,发出了“誓与保山共存亡,不可走,不能走”的铮铮誓言;晚清秀才张问德,年过花甲挺身而出,宣誓就任抗日县长,一封《答田岛书》大义凛然,尽显民族浩然正气,成为战时鼓舞民族士气的战斗檄文;西董家族慷慨解囊,向政府捐献三架战机,并出资200多万银元支持抗战。在抗日救亡信念支撑和感召下,滇西民众不分男女、不问老幼、不计酬劳,忍饥挨饿,借助原始工具,在云南的崇山峻岭间,仅用9个月时间,就开凿出一条长达千里的滇缅公路,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为了修建这条关乎国运的大动脉,3000多人倒在了这条路上,仅惠通桥至大垭口70公里路段,就倒下1400人,平均每公里20人。正是这条路,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唯一一条国际运输线,因此成为日寇眼中钉、肉中刺。日寇想方设法试图掐断中国抗战大后方的生命线。其间,公路屡遭轰炸,军民以命护路,在如此严峻的情境下,这条生命线竟然一天也没有中断过!

  不仅如此,从日寇铁蹄踏上滇西开始,腾冲等滇西民众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危亡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宁可自己挨饿,也不惜倒空米缸,倾尽家底,确保远征军军粮供应,并冒着生命危险,将粮食送上阵地,于是有了“万人运粮,千人死亡”的悲壮之举。和顺镇把家家户户养的猪、喂的鸡逐一登记,每天轮流杀猪宰鸡供应部队……以至于有人感喟:“反攻腾冲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半是将士用命力摧强寇,半是腾冲民众支持之功。”

  腾冲如玉,刚毅不屈,国难当头,热血奔流。恰如它的名字,腾冲军民始终保持“腾”的姿势、“冲”的状态,永不言退。

  从1941年12月中国军队铁血远征、慷慨赴难,到1944年5月中国军队强渡怒江发起反攻,两年多来,中国军人喋血滇西,与日寇展开了惨烈搏杀,以数万人的牺牲,最终取得了滇西抗战的胜利,但仅光复腾冲,中国远征军伤亡官兵就近2万人。第11集团军预备第2师,上万人奔赴战场,最后只剩下800多人。还有松山之役、龙陵激战……大好山河,寸土不让,全民抗战,焦土抗战,腾冲是一个活生生的标本!

  如今,腾冲国殇墓园忠烈碑默默伫立,墓石无言,碑阵如列,却透出逼人的锋芒与豪气。80多年前,他们抱定“决以全部牺牲,报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必死信念、必胜信心,磕别父母、惜别妻儿,踏上征途、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堵塞枪眼,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纵然日寇的炮火几乎把腾冲这座边陲小城犁成焦土,血液把土层浸透,这里却未曾屈服。那些为国捐躯的无数年轻生命,生前或许从未触摸甚至见过翡翠,却以如翡翠般的刚毅意志,铸成了一道血肉长城,誓死护佑着这片土地,也让侵略者又一次领教了一个民族的誓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于是,腾冲成为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反攻并收复的第一座县城。反攻腾冲之役,亦成为整个抗战中一场最为彻底的歼灭战。在中国抗战史上,腾冲因而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地名,腾冲战役更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攻城作战,不仅“开创反攻胜利之先声”,更彰显了一个伟大民族不屈不挠的钢铁意志……

  如今,曾经的金戈铁马,已化作边城的血色记忆,腾冲坊隅巷陌间升起的,是抚慰人心的袅袅炊烟。腾冲还是腾冲,如翡如玉,温婉依旧,刚烈如初。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谨以此文,致敬为抗战胜利共赴国难的无数英烈——~~~
~~~(组诗)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赣江源
抗战胜利后的宁都狂欢
腾冲如玉
狼牙山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