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客家文化绽芳华

  □记者刘庆元

  赣州被称为客家摇篮。在悠久的岁月里,在漫长的流播迁徙、碰撞融合中,客家人在赣南大地孕育并传承不息的客家文化璀璨夺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百花园里历久弥香、熠熠生辉。

  客家文化底蕴深厚

  客家文化体现在客家建筑、客家方言、客家饮食、客家山歌等各个方面 。

  客家建筑是客家文化最直观的物质载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客家围屋和客家土楼。赣南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赣州南部的龙南、全南、定南、信丰、安远、寻乌境内,如今尚存500余座,大部分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标识,它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被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如 “食”(吃)、“行”(走)、“着”(穿)等词汇,至今仍在赣南客家话里广泛使用,成为客家人维系情感的重要纽带。一句乡音,便能唤起客家人浓浓的乡愁与归属感,让漂泊在外的游子找到心灵的慰藉。

  客家美食是客家文化的味觉记忆,酿豆腐、梅菜扣肉、盐焗鸡……每一道客家菜肴都蕴含着客家人的生活智慧。酿豆腐源于中原包饺子的习俗,客家人南迁后因缺少面粉,便用豆腐代替饺子皮,将肉馅酿入豆腐中,创造出这道美味佳肴。梅菜扣肉以梅干菜和五花肉为主要食材,肥而不腻,咸香可口,体现了客家人对食材的匠心运用和对美食的精致追求。

  客家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客家山歌在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男女老少皆能随口吟唱,歌词内容广泛,涉及爱情、劳动、生活等方方面面,曲调悠扬婉转,是客家人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在节庆方面,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元宵的花灯巡游、中秋的拜月等活动,热闹非凡。

  在精神层面,客家文化孕育出了以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文重教、崇先报本、和衷共济、爱国爱乡为主要内涵的客家精神。客家人在迁徙和垦荒的过程中,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不畏艰难,辛勤劳作,用汗水和智慧开辟出家园。他们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即便生活困苦,也坚持供子女读书,在客家地区,书院、私塾林立,培养出了众多优秀人才。同时,客家人注重家族和乡邻之间的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国家危难之际,无数客家人更是挺身而出,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2013年,赣州获批准在3.94万平方公里全域范围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2017年,《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正式实施。2023年,实验区建设成果顺利通过验收,十年建设路,见证了赣南客家文化生态的传承力、辐射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3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入列其中。

  客家民俗风情浓郁

  赣南作为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和聚居地,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节庆里的文化密码多彩而神奇。正月十五的石城灯会,以鲤鱼灯、龙灯、茶篮灯等造型多样的花灯为特色,鲤鱼灯舞寓意“年年有余”,龙灯舞则气势恢宏,龙身由数十节组成,在锣鼓声中翻腾起舞,场面壮观。信丰古陂的“犁春牛”活动在立春时节举行,人们扮成农人,牵着“春牛”,表演犁田、耙地等农耕场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赣县五云柚子灯又称中秋灯,成为农民庆祝丰收,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民间文化艺术。

  龙南香火龙,最早起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其形象主要来源于当地寺庙中有关龙的壁画和雕塑。香火龙制作材料简单、工艺精巧、流程复杂,造型威武、气势恢宏,展演程序清晰、香火明丽、气氛热烈、场景壮观,群众参与性强,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色。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流传于会昌、上犹、于都等地,挂匾仪式包括定匾、游匾、祭匾、揭匾、挂匾、办酒席等一套程序。上犹客家门匾习俗从中原而来,在大门匾额上题写与姓氏相关的典故或家规族训词语,配上吉祥图案,融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意在褒扬先辈功绩,垂训后人创业。

  庙会习俗在会昌城乡流传甚广。每年农历七月,会昌都会举办盛大的赖公庙会。庙会活动内容丰富,有庄重的祭典祈福仪式,有热闹的巡游队伍,还有各类文娱表演及特色客家小吃。

  在寻乌,客家迎故事习俗别具魅力。农历九月二十七日为“闹场日”,人们扎制故事轿,晚间民间戏班、锣班登台献艺,热闹非凡。次日奏乐开启“迎故事”巡游展演。这些习俗映射出客家传统文化中重信义、重孝悌、重名节等立身处世的价值准则,代代传承,延续着客家人的精神脉络。

  客家摇篮盛会赋能

  2004年11月18日至20日,以“客家亲 摇篮情”为主题的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暨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在赣州举行,吸引海内外3000余名客属代表参与,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方位感受客家摇篮赣州的独特魅力与客家乡亲的淳朴热情。

  2023年11月7日至9日,以“五洲客家音 四海桑梓情”为主题的世界客属第三十二届恳亲大会在龙南举行。这是时隔19年世客会再度回到赣州举办,海内外200多个客属社团、侨团约2500名嘉宾相约盛会。盛会紧扣“客家摇篮”特色,处处浸润乡音、乡情,让世界客属乡亲“留心、留根、留记忆”。

  两届世客会在赣州成功举办,有力弘扬了客家文化与客家精神,展现了赣南客家儿女以敬畏之心守护客家文化根脉的努力和实践,意义重大。同时,它深化经贸交流合作,帮助海内外客属企业在客家摇篮觅得商机、实现共赢,并以海量客流带动本地商贸、文旅等产业发展,助力城市能级提升,加快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李强作总结讲话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黄喜忠主持召开调度会时强调~~~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视觉
   第04版:文化红土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报头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坚持问题导向 大胆解放思想 全力推动赣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主题采风活动走进赣州
客家文化绽芳华
我国部署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
赣州气象
红色文旅注入发展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