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庆元 通讯员刘小强 林育军)在粤港澳大湾区以规则规制衔接促进要素高效流动的时代背景下,今年以来,于都县积极对标深圳规则规制,以“一表申请+集成快批”模式为改革切入点,纵深推进市政工程审批制度系统性变革,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县域创新实践。
制度创新对标湾区“极简审批”理念。大湾区“极简审批”“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理念,为于都县破解传统审批体制弊端提供了创新思路。于都行政审批局以系统集成思维推进制度重构,将原本分散在城管、交通、住建等部门的占道挖掘、市政设施建设等审批事项进行跨部门整合,通过编制标准化材料清单、绘制全流程审批导图、建立跨系统数据接口,彻底打破“部门壁垒”和“数据孤岛”。
在喜晨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审批中,改革成效得到直观体现。申请人只需通过“工程一站式集成审批”平台提交一套材料,系统将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审批环节。这与大湾区推行的“跨境一件事”集成服务异曲同工,于都县通过流程再造,将原本需要15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审批效率获得大幅提升。
协同机制借鉴湾区“跨域联动”经验。借鉴大湾区“跨域联动、无缝对接”的政务服务经验,于都县组建由行政审批、城管、住建、交通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联合踏勘小组,推行 “一次上门、联合勘察、综合反馈”工作机制。在项目现场,各部门同步提出审批意见,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多部门重复勘察、标准不一导致的企业“反复改、多头跑”问题。
数字赋能接轨湾区“智慧政务”生态。深圳作为数字经济先锋城市,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构建起智慧政务服务体系。于都县对标这一经验,打造市政工程审批“一站式集成审批”系统,运用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等技术,实现申请材料在线核验、审批进度实时跟踪、结果证照电子送达的全流程数字化。系统自动生成的审批流程图解和常见问题指南,让企业办事如同使用大湾区政务服务平台般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