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涛 张昕旻
不久前,全南县一位85岁的老党员曾新春,临终前拿出毕生积蓄1.8万元委托子女代其捐赠,其中6000元作为特殊党费,上缴党组织。“七一”前夕,笔者走进全南县城厢镇镇仔村曾新春老人的家中,倾听这位有着35年党龄的普通农村党员不忘党恩,践行初心的故事。
党的儿女不忘党恩
1940年,曾新春出生于城厢镇镇仔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那个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他凭借自身努力取得了高中文凭,这在当时实属“凤毛麟角”。
毕业后,曾新春主动要求留在当地村小任教,用青春和坚守诠释“反哺之恩”。1978年起,曾新春在党组织的推荐安排下,先后担任村里的生产队长、村干部等,这一干就是22年。“要不是党组织帮助,我不会有今天,党的儿女不能忘记党的恩情。”曾新春常对后辈讲,组织对他的关心和培养是无价的,他这一生把对党的感激之情,都化作了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
1990年,在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后,50岁的曾新春终于圆了“入党梦”。在担任镇仔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先试先行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种养产业,争取项目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变。
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
兢兢业业大半辈子,2000年,这位“老书记”正式退休。退休不褪色,曾新春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生活俭朴、热忱助人、热心公益。
“他在村里威信高,一些村里解决不了的难题,他总是主动出面帮助解决。”镇仔村党支部书记曾强说,退休后,曾新春一直积极支持村“两委”工作,还常开玩笑说自己干了快一辈子的农村工作,停下脚步反而不习惯了,有一分光就还要发一分热。
2017年,全南县镇仔村攀岩小镇征迁项目启动,曾新春所在的镇仔村被划入征地范围。但是,镇仔村每家每户的土地零碎分散,涉及人员面广,征收难度很大,少部分村民因各种原因迟迟未能签约。曾新春明白这一项目对全南发展意义重大,他第一时间站出来带头支持,主动来到未签约乡亲们家中拉家常,经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只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他都会帮助村民争取征迁应得的利益。正是这份将心比心的真诚,最终成功说服10余户农户签订协议,确保了项目如期推动。
“新春老书记就像自家人,我们相信他!”群众基础好、威信高、善协调就是曾新春做好农村工作的法宝,这套攻坚“法门”至今仍为年轻的村“两委”干部津津乐道。在大家的一致推荐下,曾新春生前担任了镇仔村村民理事会会长,积极参与村组事务,协调解决矛盾纠纷。
特殊党费映照初心
“父亲把我叫到床前说,他在银行还有点积蓄,是他省吃俭用攒下的,让我替他捐出去。”曾新春的长子曾红兵红着眼眶回忆道,父亲病重卧床期间,反复叮嘱要替他完成这个心愿。
曾新春有两儿两女,均在外地工厂务工。在子女眼里,父亲一生节俭。离世前,父亲一再交代他们,丧事从简,绝不能大操大办。子女们就遵照父亲遗愿,除了向党组织上缴的6000元党费,剩下的1.2万元积蓄全部捐赠给了村里用于公益事业。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曾红兵来到城厢镇镇仔村党群服务中心,替父亲郑重地交上人生最后一笔党费。
“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们,日子再好也不能忘记过去,要遵纪守法、多做善事,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曾红兵说,“兄妹们都为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自豪,我们要传承这样的家风,这样才是真正的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