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曾艳 通讯员许远昌)“以前镇卫生院的检查结果县医院不认,得重做,现在结果互认,胸片、心电图、血常规一下省下200元!”会昌县庄口镇黄沙村村民肖招发的就诊新体验,是该县人大常委会以满意度测评倒逼政府部门提升履职质效的生动一例。5月31日,距离会昌县人大常委会开展政府部门满意度测评满2个月,19个政府部门完成41个反馈问题整改,推动22件民生实事落地,人大监督从“纸面” 落到“地面”。
满意度测评是人大监督的重要手段。今年3月31日,会昌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上,25个政府部门“年度大考”成绩当场公布。“无记名投票,明确‘非常满意’单位不超13个、‘满意’不超8个,‘基本满意’‘不满意’均不少于2个。量化约束,打破好人主义,摆脱人情干扰,更具监督作用。”列席会议的县人大代表汪敏这样评价。
为防止测评走过场,会昌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七项评分依据: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人大常委会决定决议和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监督工作“回头看”、代表建议办理质效、“清风指数”评价、依法行政情况、满意度问卷调查。这七把标尺,让测评有章可循。
排名靠后单位被约谈,测评结果直接通报县政府、抄送县委组织部,并通过县人大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开,让排名靠后单位如芒在背。
“结果公开后,确实坐不住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屋‘登记难’问题,我们迅速展开整改,累计化解615套国有土地已建成房屋的登记难题、办理农房不动产证书1248本,为群众节省测绘费用58万元。”会昌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真评实测让监督“长牙”,部门整改迅速铺开,民生改善立竿见影:县卫健委搭建 “心电一张网” 平台,推进33项医检结果互认,让4.4万人少跑腿,节省费用超110万元;县民政局推动殡葬服务减项降费,54项延伸服务项目减至13项,每例丧葬服务费减少2000余元;县教体局对88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29所公办幼儿园实行“自办食堂+集采统购”模式,每年可降成本200余万元。
“测评不是终点,而是推动工作的新起点。”会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虹彬表示,人大将继续抓实测评结果运用,督促政府部门依法履职、提升质效,以人大监督提升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