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颜
是映山红,从山路上抬眼看,它鲜红欲滴地摇曳在崖壁上,仿佛一面旗帜,如此醒目地标识着赣南的春天。
没错,映山红是赣州市市花。它惯常在山野中开放,时令一到,赣南大地漫山遍野都是它热烈而明艳的身影,宛若在群山之中点燃了一丛丛、一簇簇的火把。因此,人们又把它叫作满山红。无论是高山之巅、僻远之地,还是崖谷之畔、石缝之间,都是它安身立命的好地方。越是在无人企及的险峻处,它开得越是鲜艳,越是肆无忌惮。
少年时,去山里采一束映山红,是春天的必修课。进山砍柴,遇着开得最美最繁密的那几株,折下来,别在柴禾担里,招招摇摇地挑回家。十几里山路,好似一路都挑着春风,健步如飞。回到家,脸上红扑扑的,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映山红。将花枝插到攒下的玻璃瓶里,灌好水,摆在桌子上,似乎一屋子都弥漫着山林的气息。
山区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映山红是可以吃的。在山上走累了、口干舌燥了,随意摘几朵干净的花,去了花蕊,塞进嘴里一嚼,酸酸甜甜的滋味儿就灌满了口腔。那种鲜、那种嫩、那种独特的香气,无法用语言形容,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明白。若是清早的露水或头天的雨水还像珍珠般躺在花瓣上,感觉则更加美妙。后来,我发现有些地方会将映山红制成蜜饯出售,让城里人也能吃到山野之味,还能换来一些经济收入,真是个好主意。
与品类众多的培植杜鹃花不同,映山红最大的特点是随遇而安、自在不羁。它经得起阴寒、耐得住寂寞、吃得下苦,不开花的时候,枝干和叶子都毫不起眼,总是被群山中的其他植物遮蔽。它也不争不抢,只是默默地积蓄着力量,只为春天来一场大爆发。它显山露水的时间实在太短,于是将所有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开得如火如荼,开得似霞似锦。它的怒放是疯狂的、野蛮的、不管不顾的,每一朵花都在拼尽全力,每一次开放都像要挤破枝头。风过处,红浪翻涌,无拘无束的花枝张扬着它们原始的力和美。
生长在红色厚土上的赣南人,多么像这漫山遍野率性绽放的映山红。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从中原一路南迁,扎根于斯、开拓进取,最终使客家人发展成赣州最庞大的族群。苏区时期,他们簇拥着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像映山红那样不惧艰险、四处扎根,托举着革命薪火一路向北,他们所护佑的红色政权,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赣南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翻阅史册,赣南仅姓名可考的烈士就有近十一万人。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三名赣州籍烈士倒下。
听瑞金的老辈人说,每一位从家乡出发的战士,都会告诉亲人:“等着我吧,我一定会回来的。”只是前方山高水长,一场接一场的硬仗等着他们去冲锋陷阵。“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苏区人民就这样等啊,等啊,一直等到改天换地。而他们送出的好儿郎,大多没有回来。只有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年年像火一样映照着这片土地。这,或许便是赣州人将映山红奉为市花的重要情由。
清明时节,我登上了位于瑞金市泽覃乡的红林山。此时空气温暖而湿润,万物都在春风的催促下蓬勃生长,但最能攫住目光的依然是映山红。1935年春天,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的毛泽覃就在这座山上壮烈牺牲,他倒下的时候,正是映山红绽放如血的四月。此后的每一年,红林山上的映山红都会如期开放,拜谒先烈的人们也会如期到来。大家都说,这映山红仿佛被革命志士的鲜血染得更红更艳了。
我像少时一样,折下几枝映山红带回家中,将它们养护在花瓶里。望着它们,就好像望见了春色满目,就好像望见了新中国艰苦卓绝的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