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卖炭翁” 变身“卖油郎”

  □记者胡中 通讯员刘世平 刘馨

  油茶春管时节,赣县区漫山遍野的油茶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5月1日,该区五云镇种植户肖树生又接到老客户的电话,要预定今年头茬“寒露籽”茶油。这位曾经的伐木烧炭人如今成了致富带头人。“每滴茶油都金贵,每棵树都是宝贝!”肖树生告诉记者,在赣县区,像他这样依靠油茶产业走上致富之路的“卖油郎”已有3025户。

  曾经,这片红色土地的山林见证过截然不同的情景。受制于种苗匮乏、投入不足、技术落后、销路不畅等因素,油茶产业在当地一度不被看好,不少油茶树甚至沦为“炭料”。一些伐茶烧炭的村民,以“卖炭翁”自嘲。这些“卖炭翁”不仅收益微薄,还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生态隐忧。

  转机始于2015年全国两会。当时,也是油茶春管时节,百岁老红军王承登委托与会全国人大代表、时任赣县区五云镇党委书记的明经华带给习近平总书记一封信,道出老区群众改造发展油茶产业的心愿。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把信念给大家听,并对现场部委负责同志说:“这个可以去做些调研。”

  殷殷关怀携暖意,油茶发展又逢春。作为“赣南茶油”核心产区之一,赣县区紧抓机遇,围绕“扩规模、提质效、延链条、优品牌、强科技”目标,打出“科技+产业+生态”组合拳:实施6.5万亩油茶林新造与改造工程,对3025户油茶种植户给予政策和技术扶持;创建省级数字化示范基地,推广良种良法,实现茶油附加值提升超过30%;引入龙头企业建设万吨级生产线,开发药用茶油、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打造油茶庄园等农旅融合项目,构建集生产加工、研学观光、电商直播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南塘镇清溪油茶基地借助数控物联网,监测5000余亩油茶林的生长情况;阳埠乡“百年树油茶基地”采用物理冷榨新工艺,保留90%以上油茶营养成分;五云镇“果老油茶加工坊”吸引的研学团队络绎不绝……如今,赣县区油茶种植面积达32.46万亩,茶油年产量超5000吨,综合产值约17亿元。昔日很多“卖炭翁”,如今变成“卖油郎”。

  据最新统计,赣州全市的油茶林面积已超330万亩,茶油产量逾50000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逾160亿元。“赣南茶油”连续七年登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突破60亿元。

  “这棵老区人民的幸福树,是习近平总书记帮忙种下的。”接受采访的油茶种植户们由衷感恩。

  从“改造开发”到“云端卖货”,从“卖原料”到“延链条”,从“人养山”到“山养人”,青山馈赠、科技赋能的油茶林,真正成为了赣南山里农家的“绿色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黄喜忠在市中心城区督导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
~~~
李克坚在龙南市调研项目建设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时强调~~~
~~~
推行审批改革催生项目落地新时速~~~
~~~——赣州城管“大练兵”淬炼执法新标杆纪事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健康
   第04版:赣江源
赣州首笔“虔飞贷”科技金融产品落地赣州经开区
报头
时刻紧绷安全生产之弦 全力保障百姓平安社会和谐稳定
昔日“卖炭翁” 变身“卖油郎”
紧盯目标干字当头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图片新闻
于都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拆零”办
内外兼修铸“铁军”
交通新场景新业态持续助力假日消费
图片新闻
赣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