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每一片土地,都有属于她的勋章。红色赣南,是被革命先辈赞为“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的模范之地,是“风景这边独好”的希望之地,也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务实之地……革命先辈的赞誉,是历史给赣南的颁奖词,更是激励老区人民砥砺前行的号角声。
八百条红色交通线仍在客家围屋的砖缝间呼吸,脐橙林海与稀土科技新城在红色沃土拔节生长,历史颁发的勋章早已化作沸腾的熔炉,将革命年代的星火锻造成新时代之光,照耀前行的路。
本报今起陆续推出“回想那句话——革命先辈赞赣南苏区”系列报道,一起回顾赣南苏区的历史荣光,见证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新篇的生动实践。
“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这是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兴国的称赞。时任中共兴国县委书记谢名仁率兴国代表出席了大会,在授奖典礼上,谢名仁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登台接受毛泽东授予“兴国模范县”的奖旗、中革军委奖给的“为争取永久的模范县而斗争”“扩红”奖旗。毛泽东还欣然题写了“模范兴国”几个大字赠予兴国代表。一时间,兴国成为苏区当之无愧的“模范”,兴国的百姓也将“模范”二字永久地刻在心中,始终践行。
“模范兴国”,是对兴国在中央苏区时期卓越贡献的嘉奖。何以“模范”,一组数据是最好的注释:23万人口的兴国,就有9.3万人参军参战,青壮年男子参军率80%以上;440万元公债,兴国就认购了47.36万元,几乎占发行总数的九分之一,是苏区各县最多的;80万元经费,兴国一县就节省出34万余元,为各县中最多;84万担借谷目标,兴国完成7万多担,是长征路上8万多红军士兵两个月的干粮。
可以说,兴国是中央苏区时期,全苏区“扩红”最多、捐献军粮最多、推销公债最多、为红军做军鞋最多、合作社运动最普及的县。“用一个词形容兴国,可以说是‘倾其所有’,要人出人,要物出物,要粮出粮,要钱出钱。毛泽东同志在‘二苏大会’上号召‘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可见,当时兴国的工作做得多么出色。”兴国县史志研究室工作人员黄晓明感慨道。
如何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兴国的秘诀就是——彻底的群众路线、优良的干部作风。1934年1月,毛泽东在“二苏大会”上对兴国进行了高度赞扬。他还专门与大家提到过一个故事。1933年,他在长冈乡调查期间,惊讶地发现路边有两间新盖的瓦房,是贫农马荣海的。不久前,他家不小心失火被烧毁了,乡苏干部得知以后,立马发动全乡互济会,三天之内就帮他重建了家园。此外,红军家属刘长秀的女儿生疮患病,苏维埃干部及时送药上门,很快就把病治好了;1933年长冈乡夏荒缺粮,乡苏政府就去公略县筹措粮食救济群众,迅速解决缺粮问题;因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造成苏区食盐、布匹和药材非常缺乏,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的生活,长冈乡干部组织发动群众熬硝盐,纺布匹;率先组建了消费合作社;率先创办了列宁小学,制定了卫生防疫条例和卫生公约,编印了识字课本。毛泽东认为,长冈乡是在最具体最实际地解决了群众中的每一个困难问题。正如毛泽东反复强调的,“只有苏维埃用尽它的一切努力解决了群众的问题,切切实实改良了群众的生活,取得了群众对于苏维埃的信仰,才能动员广大群众加入红军,帮助战争,为粉碎敌人的‘围剿’而斗争。”
不仅如此,苏区时期,兴国干部还创造性提出“十带头”工作法,正是这种处处带头,以身垂范的作风,使兴国的干部能够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打开苏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创造“第一等的工作”,铸就“模范兴国”的光荣丰碑。
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初步统计过,毛泽东在创建中央苏区近6年时间里,除在瑞金居住时间较长外,就赣南苏区而言,兴国是他到过次数较多的一个县,大概有7次来到兴国。除了战争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兴国的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各项工作出色,有突出贡献。《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专门提到兴国:“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工作任务问题同时解决了。他们是认真地在那里进行工作,他们是仔细地在那里解决问题,他们在革命面前是真正负起了责任,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为赢得革命的胜利,兴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特殊贡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23179人,占江西全省烈士总人数的1/10,为全国各县牺牲烈士之首,占全国烈士总人数的1/60。在参加长征的红军12个主力师中,有7个师从兴国出发,编入主力红军的有5.5万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在长征路上,有12038名兴国儿女壮烈牺牲,几乎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子弟兵倒下,留下了“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的壮烈背影。新中国成立后,在1600余位开国将军中,兴国籍开国将军就有56位,兴国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将军县”。
时光荏苒,90多年后的兴国,红色基因澎湃如初,历史的火炬,已化作振兴路上的星轨。
位于兴国县城东北部的潋江镇澄塘村,历史人文资源得天独厚,通过乡村环境整治,成为美丽乡村,如今是休闲旅游的新地标。2023年1月,随着澄塘村电商服务中心建成,千年古村澄塘村搭上了电商快车,培育出“赣南老巴哥”王富龙、红色直播间主播“长根叔”等本土网红电商,不断增加就业岗位,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近日,兴国县互联网企业行业党支部副书记朱贤生在澄塘村直播基地开展“书记助农直播”,带领团队把鱼丝、茶油卖出了6万多单。
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兴国县在发展县域经济中,以培育优质营商环境为抓手,开创性地推出了许多举措。其中,提出了“企业特派员”制度,精准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让党员干部担任企业特派员,攻坚百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90多件;深入落实政企圆桌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此外,兴国县依托建成的远程视频踏勘、线上帮代办、“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等系统平台,大力推动“一网通办”“云踏勘”“政务云晓屋”等改革举措,全县2061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224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全力打响“兴速办”营商品牌。在数字化办事平台上,群众点单党员3分钟响应“帮办代办”机制,让“日着草鞋干革命”的精神在“云端”重生……
这片创造出“第一等的工作”的兴国热土,用新时代的奋斗姿态向历史致敬。
(文字整理:记者刘海锋 焦杨 穆宇清 通讯员古英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