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剑灵 曾珊 钟海
春日的瑞金,暖阳和煦。在各乡镇公办敬老院,老人们或围坐下棋,或健身锻炼,或聊聊家常,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一幕幕温馨的场景,正是瑞金市推动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瑞金市聚焦制度规范、权益保障、财务透明、考核激励四大核心,构建起“管理精细化、服务标准化、保障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新格局,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精细化管理——舒心
“以前总觉得敬老院就是管吃管住,现在院里每天有活动,早上和晚上都有工作人员巡查房间,连饭菜搭配都公示,住得比家里还舒心!”在拔英乡敬老院生活了3年的社会寄养对象曾大爷满脸笑意地竖起大拇指。
这份舒心,源于《瑞金市公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细则(试行)》的全面落地。细则从入院评估、安全管理到医疗照护、财务管理,细化11章53条具体措施,构建全流程服务闭环。各养老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院务管理委员会”双轨管理,院民代表占比超50%,重大事项“一月一公开”;护理服务分级动态调整,试住期、健康档案、临终关怀等制度让服务更贴心。
以安全为例,瑞金全市敬老院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早晚查房、消防演练“三到位”,2024年该市公办养老机构组织防火巡查3000余次,开展应急演练44场,实现全年“零事故”。拔英乡敬老院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演练,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标准化服务——安心
“合同里写清了护理等级、收费标准,连请假外出的条款都明明白白,老人外出还配备了卫星定位手环,作为家属,我们特别放心。”在象湖街道敬老院签订新版《代养老人服务合同》的张大姐感慨道。
2024年7月,瑞金市民政局统一推行标准化服务合同,明确甲乙双方22项权利义务,细化费用支付、应急预案、免责条款等内容。针对试住期、健康告知、价格调整等容易产生纠纷的环节,设置“7日无理由退住”“30天提前解约”等条款,全年合同履约率达98%。
敬老院老人如果请假外出,安全问题是一个必须倍加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或其他认知障碍的老人,外出时容易发生走失或意外。为此,瑞金市民政局积极探索科技助老新模式,为全市22所公办养老机构配备卫星定位手环,覆盖超半数入住老人。一旦老人超出安全范围或遇紧急情况,手环立即触发警报,各机构管理人员及市民政局可通过管理平台实时查看老人位置,快速响应突发状况。“科技+养老”的深度融合,让家属的牵挂化作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透明化核算——信任
“伙食费占65%,添置床上用品占6%,添置衣服占7%,零花钱占6%,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在九堡镇堑下敬老院财务公示栏前,特困供养对象陈奶奶指着明细表说。
瑞金市民政局依托《公办养老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设立公办养老机构会计核算中心,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对公办养老机构的财务集中核算和监督。同时,为全市公办养老机构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在经费支出方面,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先审批、后使用”原则,规范报账流程。
2024年,在严格落实管理办法的情况下,该市养老机构财务违规问题清零,特困供养金、医疗兜底资金等专款专用率达100%。通过“每月一公示”,大家对敬老院收支情况知晓率达95%,真正做到了每一笔钱都在阳光下使用。
绩效化考核——满意
“去年我们院考核排名全市第一,拿到了优秀,大家干劲更足了,以后更要努力争创先进!”沙洲坝镇敬老院张宇飞开心地说。
瑞金创新“日常+年终+民主测评”三维考核体系,将安全管理、服务质量、庭院经济等8项指标量化评分,设立“等级评定”“捐赠贡献”“突出表彰”等加分项,对重大责任事故、满意度低于50%等实行“一票否决”。2024年,该市22所敬老院,6所获评优秀,11所获评良好,5所被评为合格,有效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
在考核“指挥棒”的有效指引下,瑞金全市养老机构生活照料服务更加细致入微,服务质效显著提升。以武阳镇敬老院为例,该院为残疾、患病老人安排了相对固定的护理员,每餐提供不低于2荤1素1汤的标准餐食,定期为老人理发、换洗被褥,让老人生活得更加舒适。
“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是我们不变的初心。”瑞金市民政局养老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瑞金市智慧养老平台建设,继续探索科技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养老服务再升级,奋力打造革命老区养老服务“瑞金样板”。
夕阳无限好,晚晴更动人。在瑞金这片红色热土上,一幅从“养老”到“享老”的幸福图景正徐徐展开,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夕阳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