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明河 通讯员彭青芸)近日,在大余县新城镇富华农机合作社育秧中心,一条自动化水稻育秧流水线“火力全开”,工人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在育秧厂棚内筛土、培土、搬运。随着机器的快速运转,育秧盘相继在流水线上完成铺基质、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
“工厂化育秧效率高、质量好,还能有效节省人工和成本。”合作社负责人刘芬说,传统人工育秧8个人一天制作的秧盘只能满足60亩地的用秧需求。如今有了机械化设备,两条全自动育秧流水线一天能生产2万个盘子,可以满足400亩大田的育秧需求。
在育秧厂棚的不远处,一个个经过暗化催芽处理后的秧盘被均匀地摆放在恒温大棚内。刘芬告诉记者,现代化集中育秧大棚不仅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避免“倒春寒”对早稻育秧的影响,还可以实现一键洒水、施肥的智能化控制,培育出的秧苗密度均匀,更为健壮。
“3月5日开始育秧,4月上旬就可以下田机插了……”刘芬早已在心里拟好了春耕“日程表”,“首批育秧我们承接了周边部分农户的订单,用秧面积5200多亩,目前安排了8名工人,后期根据育秧情况再增加人数。”
“每天没事的时候来干活,一天100多元工资,现在育秧又是机械化,活也不累。”正在搬运秧盘的工人刘芳芳乐呵呵地说。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大余县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数字赋能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培育了一批水稻机械化育秧工厂,推进水稻生产育秧、插秧、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有效推动当地发展粮食生产和规模经营。2025年,大余县早稻种植面积预计6.01万亩,全县各项春耕春播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