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罗龙英)近日,笔者走进位于石城县屏山镇新富村的恒鑫矿业有限公司琉璃坑建筑用砂岩矿山,只见环境监测设备大屏上各种环保数据清晰明了,马路两旁排水设施纵横交错,放眼望去绿意葱茏、满目生机。
“这座矿山刚通过省级验收,将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我们积极开展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持续对尾矿库、采场及排土场进行生态治理,不断增强区域植被涵养和固土保水功能,用守‘绿’护‘绿’添‘绿’的实际行动创建省级绿色矿山。”石城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石城县高效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抓实矿山企业生态修复主体责任,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边开发,边治理”的原则,引导矿山企业增加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投入,抓好生态修复基金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基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明确基金计提对象,实现基金计提对象的精准覆盖。持续加强矿山企业生态修复目标管理,要求各企业编制年度修复计划,明确修复地块及面积,确保全县生态修复面积保持净增态势。
此外,石城通过邀请专家指导、积极向周边县市生态修复典型矿山学习取经、组织矿山企业集中学习等方式,有效转变矿山企业观念,做到绿色开采、主动修复,督促企业选用环境在线监测设备、砂石骨料生产废水零排放智能化关键技术装备,有效减少和避免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扰动破坏。石城县自然资源局联合环保、林业、水保等部门组建专项整治工作队伍,将矿山生产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一一摸排出来,督促企业及时彻底地全部整改到位,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边坡治理、护坡修筑、挂网喷播、覆土绿化、苗木种植……依靠科学治理、苦干实干,昔日的尾矿库、采场及排土场变成了风光旖旎的绿水青山。
据统计,2023年,石城县投入资金约2600万元,完成持证矿山治理12.03公顷、废弃矿山治理28.18公顷,实现年度修复面积净增目标,28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点已全部完成修复,完成比例100%。持证矿山企业累计计提基金48.12万元,提取使用15万元,各矿山基金账户余额190.8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