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晓慧
“自‘综随一次查’改革实施以来,药店经营效率明显提升,不再需要应对不同部门检查。”日前,上犹县某连锁药店负责人邬女士受访时感叹。她回忆说:“改革前,市场监管部门检查药品质量与价格,医保部门检查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还有卫健、消防等其他部门会来检查,一年要迎检4次。”
“如今,四个部门联合上门,一次完成药品质量、价格、医保基金使用、消防等必要检查。检查时,各部门各司其职、高效配合,有疑问当场沟通,避免多方询问、重复要求,减少了对日常运营的打扰,让我们能更专心投入到生产经营中。”邬女士笑着说。
“综随一次查”是我市对标深圳市“随信综合查”模式的改革实践。深圳模式以“双随机、一公开”的“随”与信用监管的“信”为核心,通过跨部门综合检查提升监管效能、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在此基础上,我市创新构建“综合监管+双随机监管+信用监管”三位一体新型机制——“综”,突破“双随机”事项局限,增加了除双随机外的重点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内容,扩大了跨部门综合监管覆盖面;“随”,保留“双随机、一公开”的随机性与规范性,确保监管公平公正;“信”,强化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运用,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精准画像、靶向监管”。
“综随一次查”改革通过整合监管资源、统筹执法力量,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打扰最小化”,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让监管精准发力护公平。
三个“升级”彰显突破成效
相较于深圳模式,我市“综随一次查”改革在联合范围、监管精度、协同机制上实现三大突破。
联合内容更全面,从“有限联合”到“应联尽联”。在对标深圳14个监管主题基础上,我市还结合实际新增两类主题:一是落实省政府跨部门综合监管任务;二是将现代家具、绿色食品等当地主要产业纳入监管,体现“监管服务产业发展”的理念。目前,全市联合监管主题已扩展至33个,监管计划从2024年的79个减至41个,企业检查减负率达48.1%;三个及以上部门联合监管计划占比跃升至76.51%。以燃气经营监管为例,2024年仅由市住建局和市场监管两个部门联合检查燃气经营企业,今年改为住建部门牵头,联合消防、发改、自然资源、商务、交通运输、城管、市场监管等8个部门,对燃气经营全过程实施联合监管,联合的实效性大大加强。
分类监管更精细,从“粗放管理”到“精准施策”。深圳市将监管事项分为A(一般)、B(重点)、C(联合)三类,我市进一步细分为A、B、C、D四类,其中C类为“一般联合检查事项”,D类为“重点联合检查事项”,对D类重点事项实行100%抽取,确保高风险领域监管无死角。在信用分类上与深圳市全面对标,除重点监管对象外,其余企业均按信用风险等级差异化抽查,信用越好,抽查比例越低;风险越高,抽查频率越高,真正实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
监管机制更顺畅,从“分散监管”到“协同联动”。改革前,我市跨部门综合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分属不同部门牵头,存在资源分散、重复检查等问题。现在,市场监管、行政审批、司法三部门联合发力,将两类监管机制统筹整合,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即联合出台实施方案,统一审核检查计划;建立跨部门会商机制,打通信息壁垒,推动监管事项“应联尽联”,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扰民。
三措并举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抓计划制定。每年年初指导各部门报送年度联合检查计划,严格审核事项关联性和监管实效性,同步推动各县(市、区)制定配套抽查计划,确保工作全市“一盘棋”推进。
抓任务落地。督促各部门按计划细化检查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责任部门和检查方式,全程跟踪进度,定期调度通报,确保联合检查“落地有声”。
抓统筹提升。建立三部门定期会商机制,针对监管中的痛点难点集中攻关;选取食品、家具产业等典型主题开展全程跟踪指导,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我市通过改革,不仅有效提升了监管效率与精准度,避免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企业也减轻了负担,将更多精力和资源集中于企业生产经营与创新发展,实现“监管效能提升”与“企业满意度提升”的双重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