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华清 张帆)为纪念东江水供港60周年,增进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情感联结,7月16日至18日,紫荆文化集团主办、香港青少年军总会和大同出版传媒承办、江西寻乌县协办的“美美与共 同心筑梦” 东江供水60周年香港青少年探寻母亲河活动顺利举行。37名香港青少年来到寻乌县东江源头,了解“同饮一江水”背后的动人故事,亲手植树护源,与护林员深入交流,深切感受寻乌人民为保护源头水质作出的贡献,共同见证两地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
作为香港重要饮用水源的发源地,寻乌县为保障水质安全付出了巨大努力。在三标乡东江源村,学员们了解到,寻乌县为了保护水源地水质,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迁走了企业、经济林、村落,全力守护水源生态。香港青少年军总会教官李汉文感慨道:“童年时香港饱受缺水之苦,如今看到源头清澈的江水,更感念内地同胞的奉献。”
在“同饮一江水 同栽一棵树”活动中,学员们挥锹培土、提水浇灌,亲手种下树苗。“能够为保护水源地尽一份力,感觉特别有意义。”学员吕凯展表示,返港后将积极倡导节水理念。
本次活动适逢寻乌调查95周年,学员们走进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通过珍贵史料领悟“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深刻内涵。“革命先辈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学员谢曜宇说。在圳下战斗旧址,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让学员们深受触动。王子莹动情地说:“当我们放下书本,站在毛主席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直面那些承载着历史的物件,突然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热血铸就的。”
活动还安排了插秧、摸鱼、采摘等农事体验。“弯腰插秧不到半小时就腰酸背痛,真切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学员黄子欣感叹道。在寻乌博物馆,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物,学员们系统了解了当地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和文化传统。
香港青少年军总会教官刘桂君总结道:“这次研学活动让香港青少年有机会走进内地基层,亲身感受国家的发展成就。通过红色教育培养爱国情怀,通过生态保护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劳动体验懂得感恩珍惜,这些都是在课堂上难以获得的宝贵经历。”
紫荆文化集团大同出版传媒代表表示:“希望组织香港青少年探寻母亲河活动,让香港青少年亲身感受香港与祖国的血脉连接,增强家国意识;饮水思源,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