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舸争流势如虹

——赣州高质量发展掠影
4月27日,由赣州银行总冠名的“新长征 再出发”2024赣州25公里徒步活动在市中心城区火热开走,再次激扬起全市人民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的精气神。
南康区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内,一家轻型飞机制造企业的技术工人在检修飞机。近年来,赣州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加速进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赛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位于赣州经开区的吉利耀能新能源一期12GWh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巡视自动化生产设备。一大批制造业重大项目的投产,为赣州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南县城厢镇江禾田园综合体农业种植基地,工人正在对蔬菜进行管护。赣州市探索出“龙头产业+合作社+职业菜农”的发展模式,为推动蔬菜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章贡区宋代古城墙两旁的树木色彩缤纷,与古城墙、蓝天、白云、河面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美丽画卷。近年来,赣州市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打造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相得益彰的美丽家园。
赣州以“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的信念和“干就赣好”的勇气,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
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航拍外景。赣州市依托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以技术创新突破引领产业裂变。
“科普大篷车”开进幼儿园,机器狗给小朋友带来不一样的科学体验。赣州是全省唯一一个入选国家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的城市,也是我省首批入选城市。
我市正在积极推进的中心城区“四横六纵”快速路网系统建设,是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强化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作用的重大举措。图为已建成的新世纪立交。

  □记者温居林/文 记者邹忠辉 欧艳芬 特约记者胡江涛 通讯员李凡钦 朱海鹏/图

  春和景明,万物生长,赣南红土地上处处涌动新气象:南岭脚下的“三南”地区,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加足马力生产;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纺织服装等产业向新奋进,力求提质增效;大余、上犹、崇义等地厚植发展底色,经济社会呈现新风貌。

  日前,赣州获全省市县综合考核一类设区市第一名。2023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GDP达4606.2亿元、增长5.3%,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排位保持在第62位——

  创新改革动能澎湃激扬。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基本完成,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稀土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筹建,生物医药和有色金属省实验室有序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工业倍增升级势头强劲。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落地实施,吉利耀能、富联精密、天能新能源等重大项目投产,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18家,总数达2898家、保持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营收总量分别跃居全省第二、第三位,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近12个百分点。

  美丽赣州建设成果显著。中心城区PM2.5年均浓度、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为全省最优,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治理水土流失48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废弃矿山1311公顷。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获评“优良”等次、总分列全国第10。

  “干就赣好”品牌越擦越亮。全省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扎实开展,新组建2个国家级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新调整下放105项市级事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比率达82%,深圳127个高频事项在赣州自助可办。产业链链长制、政企圆桌会议等帮扶机制有效实施,为企业减负237亿元、增长近20%。

  民生福祉持续大幅提升。925个重点村庄规划编制完成,3000多个新农村建设点、美丽乡镇、美丽村庄建设如火如荼。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超额完成,高校毕业生留赣就业率达51.7%、创历史最好水平。新增学位6.85万个,新增家庭养老床位6883张。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1.49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3.69万户。赣州获批建设全省唯一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发展路上疾步行。赣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质量,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疾速前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火热图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赣州高质量发展掠影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视觉
   第04版:时事
百舸争流势如虹